“一點又一點,小鳥築成巢”!全力出擊的廣汽,進擊巴黎的底氣在哪裡?

最近,時隔四年再度開辦的巴黎車展傳出幾個不同尋常的信號——

第一,歐洲車企,開始焦慮了。

對他們來說,巴黎車展一直是展示新設計和新技術的平臺。但今年,歐洲車企在巴黎車展上紛紛展示低成本電動汽車,試圖扭轉從去年就開始的銷量低迷局面。

第二,中國車企都帶着新車型和新技術亮相巴黎。

在歐盟準備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額進口關稅的關鍵時期,今年參加巴黎車展的中國車企,包括比亞迪、創維、東風風行、廣汽、紅旗、零跑、上汽大通、問界和小鵬,依然亮出了新車型。

其中最重磅的當屬廣汽集團。既有由首款全球戰略車型AION V、首款純電超跑昊鉑SSR和傳祺E9等6款車型組成的汽車天團,又在巴黎車展發佈GAC歐洲市場計劃,展示着廣汽正式進軍歐洲高端市場的強烈信心。

這兩個信號指向的是同一件事:儘管高額關稅在前,歐洲車企競爭在後,但中國汽車品牌全球崛起的信心和實力已經勢不可擋。

中國車企,全球崛起

燃油車時代,法系、德系等老牌車企手握髮動機和變速箱殺進中國市場,成爲中國車企的引路人。

但今天,中國車企回到歐洲車企的大本營,開始展示着自己的新技術。而雷諾、大衆等老牌燃油車企卻走起“以價取勝”的路線。前後角色的對調,體現了中國車企在產業鏈上彎道超車的實力。

實際上,早在2021年,歐盟就劃定了“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石化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的浪潮已成定勢。

而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玩家,除了特斯拉,幾乎都是中國車企。歐盟在禁售燃油車上的堅持,爲歐盟國家創造出汽車更新換代的龐大需求,也爲技術實力更強、質價比更高的中國車企提供了打開歐洲市場的難得機遇。

不過,最早試製新能源車的並非中國車企,但中國車企之所以能成爲第一批吃到螃蟹的人,則是因爲我們在產業鏈上彎道超車的實力,遠比想象中大。

核心的三電系統,尤其是動力鋰電池的裝車量,中國企業獨佔了65.1%的全球份額。甚至光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家中企就拿下了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

再是智能網聯繫統,華爲、百度等中國科技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跨界,爲傳統機械大玩具源源不斷的注入科技力量。讓中國車企在新能源的下半場,智能網聯汽車上仍舊領先。

燃油車時代,車企比拼的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三大件,電動車時代,車輛驅動方式和結構的改變,讓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但如今,不論是動力鋰電池,還是智能網聯繫統和自動駕駛技術,都成爲了中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實力,也成爲中國車企全球崛起的底氣。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

不過,在中國汽車北上賣爆俄羅斯,南下打進日系車後花園,東南亞市場時,歐洲國家卻是一塊還未完全打開的寶地。

說其是寶地,是因爲歐洲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說其還未完全打開,不僅是有高築的關稅壁壘,還是因爲歐洲市場的特殊性。

首先,歐洲國家是公認的標準高地。中國車企要進入歐洲,不僅要技術過關,更考驗着企業ESG治理能力。既要面臨高標準的環境要求,也必須承擔不可迴避的社會責任。

其次,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的運營銷售模式迎來考驗。不同於國人對買車的執念,歐洲人習慣通過短期/長期租賃、訂閱或共享模式來使用車輛。對車企而言,就需要轉換運營方式,適應異國文化。

並且,中國品牌的市場認可度和選擇優先權都低於歐洲本土品牌。歐洲市場的競爭絕大程度圍繞着幾家本土汽車製造商展開。中國車企要走進歐洲,還面臨着改變、建構歐洲消費者的用戶心智這一難題。

但是,出海是中國車企的必答題。

儘管壁壘重重,但今天巴黎車展上的中國車企仍在努力站穩這塊價值高地。其中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剛剛登陸歐洲的廣汽集團。

不僅帶着首款全球戰略車型AION V 進軍巴黎,還正式發佈GAC歐洲市場計劃,宣佈將從市場拓展、綠色出行、服務網絡到文化融合,以長期主義、合作共贏的理念,致力於將GAC打造成爲歐洲業界可信賴的夥伴,以及歐洲消費者可信賴的品牌,並在2028年實現歐洲市場全覆蓋。

這意味着,廣汽在歐洲的野心,不僅是把車賣出去,更要讓品牌走進去。

而廣汽能從產品走出去,到品牌走進高端市場,則源於三重優勢。

第一,全球化研發,本土化設計,讓品牌和產品都能入鄉隨俗。廣汽在海外及全球人才聚集地建立了研發中心和設計中心,形成了“三國五地”的研發與設計網絡佈局。

其中,“三國五地”分別是美國洛杉磯的前瞻設計中心、意大利米蘭的廣汽歐洲研發中心暨米蘭前瞻設計中心、上海前瞻設計中心、廈門前瞻技術中心和廣州總部。橫跨三大洲的佈局讓廣汽的汽車研發設計有了更大的國際競爭力和想象力。

比如在巴黎車展上驚豔亮相的AION V,雖說是定位爲全球首款戰略車型,但據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透露:

“爲了滿足歐洲市場的特定需求,我們增加了很多的投資,第二代AION V的國內和歐洲開發代碼不一樣,爲了滿足歐洲高標花了很多的成本投入。這些額外成本包括了更高的數據和智能化安全要求、車身機構等方面的改進。因此,可以說在歐洲上市的AION V就是專門針對歐洲汽車市場開發的產品”。

第二,面向中高端大衆消費市場,致力於讓普通消費者實現科技平權。從廣汽在歐洲的佈局來看,首發車型AION V定位在中高端消費市場,在設計、品質和安全方面按照國際標準打造,既有媲美豪華車的性能和智駕水平,又以更低的價格面向消費者,將中國的領先科技普惠給更多人。

未來,廣汽也宣佈將向歐洲市場重點推出涵蓋EV、PHEV等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這將發揮廣汽多技術路線並行的優勢,用不同方式推動歐洲的綠色出行,也將更多經過市場驗證的產品帶入歐洲,爲歐洲消費者帶來多元化的用車體驗。

第三,品牌往高處走,技術實力是硬核保障,用戶服務就是軟性支撐。爲了站穩巴黎,廣汽也在建立本土化的服務網絡,將在2025年完成歐洲中轉倉建設,提升零部件供應效率;到2028年,將逐步建立起覆蓋歐洲絕大部分國家市場的服務保障體系,並在發揮企業領先的數字化服務優勢,不斷強化其“及時響應、高端服務”的品牌形象。

一點又一點,小鳥築成巢

事實上,進軍歐洲是廣汽國際化佈局的重要一步。

據廣汽集團官方透露,早在公佈面向2030年的“萬億廣汽”發展計劃之前,出海歐洲就已作爲了國際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明確規劃。歐洲市場在其國際化佈局中的規劃份額,更是佔據了接近總量的三分之一。

期望之大不言而喻。

而在進軍歐洲市場之前,廣汽國際化戰略中的5大板塊,除歐洲之外的4大板塊都取得了階段性成績。今年1-9月,廣汽集團累計出口汽車9.5萬輛,同比增長112.0%

據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表示:“在廣汽國際化佈局裡,中南美洲特別是墨西哥是今年增長最快的區域;中東非洲作爲傳統市場,我們一直在深耕細作;而在東南亞,我們通過設立KD工廠等方式加速了本地化進程;獨聯體國家也是近年來增長較快的主要市場之一。”

海外市場的精耕細作,讓廣汽積累了豐富出海經驗與實力。選擇此時進軍歐洲,不僅是在補齊國際化佈局的最後一塊拼圖,更是瞄準了汽車行業正經歷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關鍵時期。電動化、智能化以及前沿科技的突破,爲新興品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所以,儘管面臨懸而未定的關稅壁壘,和複雜多變的貿易環境,走出去、走高地、走進去,都將是廣汽不變的戰略和決心。

放在更大的環境裡,這同樣是其他中國車企的必經之路。也正如那句法國諺語所說:“一點又一點,小鳥築成巢”,無論是蓄勢待發的廣汽,還是觀望準備的中國車企,都在一點一點積累實力、打破偏見,讓中國汽車走向全球,也讓中國品牌走向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