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城》民選就不會獨裁?

亞洲週刊》以總統英文爲封面人物,諷刺蔡英文民選獨裁。(摘自亞洲週刊臉書)

印象所及,《中國時報》可能是臺灣第一家主流媒體引用「選舉威權」概念來界定臺灣當前在民進黨統治下的政治現狀。也許英雄所見略同,總部位於香港並行銷兩岸三地及東南亞的《亞洲週刊》也以「民選獨裁」爲題討論臺灣綠色新威權主義,並以總統蔡英文身着滿清龍袍的合成照片爲當期週刊封面。一經出刊,在臺灣造成不小漣漪,引起民進黨政府及一些本地媒體不滿,大加撻伐。除攻擊《亞洲週刊》爲紅媒外也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駁斥,到也值得關心臺灣民主進程的人士進一步慎思明辨

在《中國時報》12月4日登出的社論中引用美國學者戴蒙(Larry Diamond)對民主化研究,他發現1970年代末開始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到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出現倒退的現象,許多新興民主國家雖然定期舉行選舉,但是在人權保障上出現限縮的現象,以及在政黨競爭公平性上受到質疑。當一個國家出現這種現象即是「選舉威權體制」,並不因爲由人民投票產生領導者就被視爲自由民主體制。從2016年蔡英文上任以來,以國家安全之名修法限縮人民自由,以轉型正義之名追殺在野黨,並將黑手深入司法體系、獨立機關與文官體制,破壞三權分立。去年年底更關閉中天新聞臺、對有異見的民衆則查水錶待之,以及萊豬進口決策專斷獨行等等行徑,讓國人及關心臺灣民主的外媒膽戰心驚,擔心臺灣已經出現「選舉帝制」或「民選獨裁」。

許多人一看到「帝制」、「獨裁」就會聯想到終身甚至世襲的獨裁者或君主,其實這裡主要是指具有實權的國家領導人或行政首長,獨攬大權不受政府體制內外其他部門的監督制衡以及對憲法賦予人民的基本權利,透過合法或非法的手段造成傷害或限制,也就是不遵守自由憲政主義基本原則都可視爲威權或獨裁。這與政黨是否輪替、執政者在位長短無關。

當代世界上一談到民選獨裁許多人就會聯想到俄羅斯領袖普丁。普丁在1999年年底葉利欽宣佈辭職後出任俄羅斯總統至今雖然中間有很短的一段時間出任總理,但一直掌握國家大權。普丁之所以被認爲是民選獨裁不是因爲長期執政,而是俄國憲政體制出了問題。在第三波民主化過程中,許多新興民主國家的憲政制度選擇都出現歷史路徑依賴的現象,俄羅斯也不例外。俄國現行體制基本上就是蘇聯時期政治體制的翻版,蘇聯的蘇維埃體制行政與國會一體,蘇維埃代表國會,蘇維埃所產生的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又是由行政部門的總理、部長們所組成,但是最高決策機關是蘇共中央書記處。而現在俄國總統辦公廳就相當於過去蘇共中央書記處的角色,這個辦公廳設置十幾個局處,除了監管行政部門外還有專門的局處管理國會和法院所以總統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於一身。加上對人民自由的限制與對政敵的打壓,普京才爲人所詬病。

也有人認爲民進黨也經過政黨輪替下臺,並未形成長期執政,就算是未來有長期執政的可能也頂多是「一黨優勢體制」。的確在議會內閣制國家長期一黨執政並非罕見,例如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執政期間也將近20年,而北歐許多國家都曾經出現長達三四十年一黨執政的現象。但是臺灣之所以出現選舉威權有以下三點:第一是政黨競爭的公平性受到質疑;第二是執政者對於人民自由權利的限縮;第三是總統權力獨攬不受監督制約

關於政黨競爭公平性的問題,可參見《中國時報》那篇社論,在此就不贅述。關於人民自由權利尤其是言論自由的部分,從前年的國安五法的修訂到去年因爲防疫限制人民行動自由的爭議,社會討論也很多,在此只針對兩點提出討論。首先是有論者認爲政府控告人民在網路或媒體的言論只要最後是無罪或不起訴就不算限制言論自由,先不論行政機關動用國家機器濫訴的問題,只要是員警「關切」甚至傳訊都會造成民衆莫大的心理壓力,一旦進入法律行序更是身心煎熬,怎能不起寒蟬效應,那過去警總調查局約談也只是喝茶磕瓜子了嗎?哪怎麼會有至今未解的陳文成命案?關於中天新聞臺關臺的討論也實在很多,這裡只想問三個問題:第一,新聞自律的標準是否一致?第二,是否符合比例原則?第三,關臺過程照着總統府流出密件的劇本演又作何解?

最後,關於總統獨攬大權的問題,從先前司法院長任命到最近最高行政法院院長人事案,都見到蔡總統的影子,令人對司法失去信任。臺灣在民主化過程中經歷多次修憲,將憲法本文中帶有的內閣制精神略去,根據增修條文所設計的現行體制,總統有權無責,被政治學者形容爲「超級總統制」。如果遇上權力慾極強,再配合國會多數的全面執政,總統如果不能自持自重,就容易變成憲政怪獸。

更讓人遺憾的是我們面對的不僅是有缺陷的憲政體制以及有權力野心的總統,我們還要擔心有權威人格的人民成爲滋養獨裁的沃土。權威人格的形成原因十分複雜,有宗教、文化、歷史等等因素。就連美國這樣歷史悠久的國家都不能倖免。有學者研究發現美國的保守派白人亞裔川普支持者、非裔西班牙裔美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思維方式,那就是右翼威權主義(right-wing authoritarianism,RWA)。 RWA包含一系列心理特徵,可以作爲一套評分系統。具有這些心理特徵的人被認爲具有「威權人格」。美國政治學者Matthew C.MacWilliams研究發現,非裔美國人和西班牙裔美國人的RWA平均得分高於白人,也就是比白人更傾向於威權主義。這些少數族裔可能在美國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數代仍有威權人格的傾向,支持狂人川普,更遑論才經歷過「反共抗俄」戒嚴威權統治不久的臺灣人,許多人自然也接受了以「臺獨抗中」之名的反共恐共的新威權主義。無怪乎憲法學者蘇永欽教授日前發文對威權人格再度出現感到憂心。

臺灣雖然經歷了政黨輪替,但不代表民主鞏固已經完成,只要出現不尊重自由憲政主義的野心家,照樣也可以透過民選成爲獨裁者,這已經不是未來式了。

(作者爲退休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