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有效性超90%!有了疫苗 全球經濟會變好嗎?
(原標題:疫苗有效性超90%!有了疫苗,全球經濟會變好嗎?)
沒那麼簡單
有了疫苗,全球經濟真的會變好嗎?
近日,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與德國BioNTech公司聯合研發的一款新冠候選疫苗宣稱在臨牀試驗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疫苗有效性超過90%。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全網刷屏。
受消息影響,當日歐美等股市一路“飄紅”。美國三大股指一夜間創下歷史新高;歐洲三大主要股市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等也均全線大漲。
在全球經濟仍深陷疫情泥潭之際,疫苗會否成爲全球經濟復甦的希望?
答案或許沒那麼簡單。
90%的疫苗有效性意味着什麼?
據輝瑞和BioNTech在官網發佈的新聞稿顯示,雙方合作疫苗的3期臨牀試驗於今年7月下旬開始,共招募了43538名試驗參與者。本月9日,雙方表示,早期分析表明新冠疫苗的預防有效性超過90%。
輝瑞和BioNTech合作研發的疫苗有效性超過90%的消息無疑極大提振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希望。當天,輝瑞公司首席執行官兼主席Albert Bourla更是激動地稱讚這一進展爲“科學和人類偉大的一天”。
90%的疫苗有效性意味着什麼?科學界普遍認爲,希望能研製出有效率至少達75%的新冠疫苗。另按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此前的說法,鑑於形勢嚴峻,50%以上的疫苗有效性也是可以接受的。換言之,90%的疫苗有效性其實已遠遠超出了業內人士對疫苗有效性的預期。
但應注意到,90%的疫苗有效性並非板上釘釘。輝瑞官網消息稱,目前該疫苗的臨牀試驗還在進行中,相關數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在持續收集。隨着研究的推進,最終疫苗的百分比有效性或有所不同。
此外,關於疫苗的一些關鍵信息還尚未披露,這也爲疫苗的最終有效性打了個問號。例如,疫苗是否能有效預防住院和死亡等嚴重病例的發生,以及是否能預防無症狀病毒攜帶者等。而由於疫苗的研究尚只有數月時間,疫苗對人體保護性能持續多久等也仍存疑。
正如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主任Michael Osterholm所說,在沒有更多信息的情況下,現在就開始預測疫苗可能產生多大影響還爲時過早。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疫苗是疫情管控的關鍵因素,儘管目前疫苗研發取得了重要進展,但仍存在不確定性,沒有人能保證最終一定會成功。
疫苗會是全球經濟復甦的“良藥”嗎?
疫苗還沒最終研發出來,全球股票市場就先給自己打了一劑“強心針”。
輝瑞疫苗消息一出,全球各大股市迅速進入了一場情緒積蓄已久的狂歡,歐洲、美國等地區股市當日紛紛上揚,不少主要國家股市更是連夜創下歷史新高。
然而,狂歡終究有被畫上休止符的那一刻。全球股市在狂歡之際,多國疫情仍在持續蔓延。歐洲多個主要經濟體、美國等正遭受第二輪疫情的嚴峻反彈,美國和西班牙近期更是創下單日新增確診和死亡病例的新高。
就在疫苗消息傳出後的第二天,美股的爆發式上漲戛然而止,以科技股爲主的納斯達克更是連續下跌,歐洲股市也是漲跌不一。《紐約時報》對此撰文稱,市場似乎對疫苗的消息過於興奮了。疫苗的研發取得進展是好事,但放鬆警惕將是一個悲劇性的錯誤。
瑞銀集團董事長Axel Weber也警告稱,即使有了疫苗,全球經濟也需要時間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
“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全球經濟的復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經濟的復甦應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場、就業、企業、消費,還有心理預期等,因此復甦過程有一定的“滯後性”。
陳鳳英指出,全球經濟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便已呈下行趨勢,如目前全球經濟面臨的債務問題也由來已久,疫情只是加劇了這一情況。她認爲,目前全球經濟復甦呈現結構性的差異態勢,樂觀預計也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彌補疫情帶來的創傷。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疫苗投入使用,不代表消除新冠。“疫苗的生產使用和全球普及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也意味着新冠疫情的衝擊仍將持續一段時間。而且,疫苗的效果和新冠的變異也有待實踐檢驗。”
“新冠疫情打擊了全球生產鏈,改變了消費者心理,故而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絕對不會戛然而止,而是複雜深遠的。”田利輝說。
疫苗大規模接種普及仍需時日
關於全球經濟復甦,與之密切相關的還包括疫苗是否能夠快速大規模普及。這是全球經濟是否能夠快速得到“免疫”的關鍵所在。但從目前情況看,疫苗的大規模普及可能還仍需時日。
蘇曉暉表示,疫苗研發取得進展的消息對經濟的刺激只是短期的,並不意味着經濟就會因此而實現長足的發展。最終疫苗的投產和全球大規模的人口接種才能真正挽回世界經濟。
根據輝瑞和BioNTech在官網顯示的疫苗產量計劃,該疫苗最早或於年底開始限量供應,預計2020年全球生產至多5000萬劑疫苗,到2021年生產至多13億劑疫苗,而這與全球幾十億人口相比仍有較大缺口,且大規模生產疫苗並將其分發到世界各地可能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目前,輝瑞仍在爲11月底之前獲得疫苗緊急授權而努力。
疫苗在全球的物流運輸和配送也是一大挑戰。據美國CNBC報道,部分原因是這些疫苗需要用過冷容器儲存和運輸。如輝瑞的疫苗需要零下94華氏度的儲存溫度,比其他醫療機構正在研發的疫苗需要的儲存溫度更爲苛刻。
當前疫情正來勢洶洶,各國重新實施封鎖,不僅有可能使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還會加劇了物流跨國運輸的難度。此外,疫苗的量產還需保證配套的生產材料供應,如注射疫苗需要專門的針頭、注射器、疫苗玻璃瓶等。
蘇曉暉表示,即使疫苗成功研製了,還關係到一些發展中國家有沒有能力用得起疫苗的問題。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目前,美國、英國、歐盟和日本已經下了大量輝瑞疫苗的訂單,“如果輝瑞的疫苗被證明是安全的,這些國家將是最大的受益者”。與富裕國家相比,一些經濟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或在疫苗普及上或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後。據杜克全球健康創新中心估計,到2024年,疫苗仍很難惠及全球70多億的人口。
疫苗接種還需克服心理問題?
與想接種疫苗的羣體相對應的還有另一挑戰,即對新冠疫苗接種抗拒或對接種存疑的羣體,這將關係到疫苗的最終普及程度。不少專家指出,如果沒有足夠的人口接種疫苗,病毒仍有可能繼續在人羣中傳播。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疫苗接種率下降,公衆對疫苗的信心也不一。去年,世界衛生組織還將猶豫接種疫苗列爲全球健康的十大威脅之一(猶豫接種疫苗是指在有疫苗的情況下不願或拒絕接種疫苗)。
據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近期一項對7萬人的調查顯示,只有近50%的受訪者認爲一旦有了疫苗,他們“非常有可能”接種疫苗,而10%的受訪者則表示他們“非常不可能”接種疫苗。此外,在美國等地的調查也顯示仍有不少羣體對疫苗表示“抗拒”或“猶豫”。
在陳鳳英看來,疫苗接種的主要障礙是民衆對安全性的擔憂,該情況可以理解,因爲疫苗最終的安全性還未得到證實。
田利輝也表示,新冠疫苗一般應僅是針對新冠病毒而改造的微生物和代謝產物,可能在科學上尚且存在未知的領域。部分人存在對於人工改造不信任和懷疑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
蘇曉暉則強調,比對疫苗安全性認知不足更爲危險的是民衆的錯誤認知,尤其在美國,政治因素的影響或使該錯誤認知被進一步擴大,使民衆不能對疫情防控保持合理和理性的態度。
田利輝建議,政府和科學界需要通過嚴謹的實驗、大量數據和知識的普及來提升民衆對於疫苗的認知。“凡事需要權衡利弊。在新冠大流行的區域,立法要求注射科學檢驗有效的新冠疫苗可能是必要的。”
陳鳳英稱,當越來越多的疫苗接種被證實是有效的,自然也會有更多的人有信心去接種疫苗。這對世界經濟復甦而言無疑亦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