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心聲》防疫下的陌生生活 日常的改變

●廖女士/製造業出納

「今天幾例?」牆上的鐘敲下十四響,這句話像每天必服用藥劑,只要下午的這時刻一到,同事之間總有人忍不住提問。

於是,我們從新增10幾、20幾例開始關切,直到如今的200多、300多,甚至站上400、500多例,令人咋舌地看着。看着在學校所學數學習題被搬上生活中演繹倍數遞增,果然震撼;隨着網路消息、新聞報導收到的禁令,心中則實習了倍數遞減的快樂指數。

▲「今天幾例?」(示意圖記者黃克翔攝)

疫情之下 日常的改變

疫情還沒發燒前,假日總是睡到自然醒,臉洗一洗直接到家樓下早餐店報到,悠閒地來上一頓早午餐。五月初的某個假日中午,依循日常作息地來到早餐店。還未進門前,就覺得氛圍與以往不同。等到進店門才發現:

怎麼好像只有我們一家子未戴口罩

與我們相熟的店長戴着口罩湊過來說:「你們沒看到早上11點鐘的即時新聞嗎?今天爆增30多例了。出門還是口罩戴着比較安全啦。」

那天的那一餐成了我們最後一次在外面用餐

▲許多縣市規定餐飲業禁止內用。(示意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後來學校停課了。家有孩子家長一片哀嚎,必須上班又要兼顧小孩。重新把自己升級裝載成三頭六臂,安排好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孩子的生活模式後,還得替他們張羅解決視訊上課的問題。

上網跟人家瘋搶麥克風攝影鏡頭等周邊配備;等東西買齊了又要教導孩子使用Google meet,邊學邊做,不懂的也得硬着頭皮摸到懂。因爲孩子要視訊學習,刻不容緩。

遠距教學。(圖/臺北教育局提供)

進出辦事也大受影響,升上防疫三級警戒後,我到某家銀行辦事,說不能羣聚五人以上,得分流進出,只好哭笑不得地在該大樓門口先排隊耗掉半個小時,這還不包括進銀行的再次排隊及辦事時間。第一次這樣耗費精神、時間排隊,讓人非常不安又無奈。

我雖是職責所在必須去辦事,但眼看着日子在「等」字中空耗,彷彿看到自己的生命力一點……一點地涓滴流逝、耗盡。

▲由於室內控管人數,去一些地方辦公需要分流進入。(資料照/記者羅婉庭攝)

記得有一天幫爸爸醫院就診,想去菜市場買爸爸最愛吃的燒番麥機車騎到菜市場時才忽然想到:

不行啊!我的身分證尾數雙號,當天是星期三!

實施進出傳統市場分流管制後,雙號身分證尾數的我是不能在星期一、三、五進市場的。只好作罷,等疫情緩和後,找到時間再去買來補償爸爸的口欲吧。

▲菜市場採身分證尾數分流管制。(圖/記者吳世龍攝)

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

正當心緒被防疫非常時期的生活不便填滿哀怨時,有事聯絡了公司在臺北的往來代理商。接聽電話的人告訴我,他們正在實施分流上班,平常與我聯絡的小姐輪到在家辦公,只能寫Mail才能聯絡上。

此時,我的腦門彷彿被無形的力道敲了一記:在南部,我相對安全,還有班上,有收入、有飯吃。比一比疫情發燒熱區的北部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喔!

「唉……339例本土案例。」同事見14:00整,準時滑開手機的指揮中心直播,報出新增數字的說。眼看着數字陷入膠着的300多,我數學不及格,不知現在演繹的是什麼數學公式。惟希望有了疫苗的臺灣,疫情快快解除啦。

▲全球7分之1的人口已施打疫苗。(圖/路透社

雲論徵文活動!寫出疫情下的心聲 動盪中屬於你的故事

「我有酒,您有故事嗎?」疫情下的心聲,讓更多人看見您獨一無二的故事!還有精美小禮物等您拿!趕緊投稿到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瞭解【活動詳情】!

熱門點閱》

► 疫情下心聲》遠距教學突如其來 師長、學生兵慌馬亂

► 疫情下心聲》臺大醫院行政:政府對醫院提撥資源過於「嚴格」

► 疫情下心聲》請中央重視雙北醫療量能差距

► 疫情下心聲》確診了會怎麼樣嗎?平靜的日常離我遠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