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蒜農不好當! 人工採收蒜頭、多層篩選關卡超嚴格

▲一日蒜農不好當,人工採收完之後,得經過烘乾、去土去黑皮等多層篩選關卡,纔會將最好的蒜頭送到消費者手中。(採訪撰稿/記者陳珊珊;攝影剪輯/記者謝盛帆

記者陳珊珊/雲林採訪報導

香腸要配蒜頭,炒菜也要有蒜頭,你是蒜頭控嗎?記者來到雲林東勢鄉的福翰農場體驗當「一日蒜農」,老闆吳宗翰2011年返鄉種蒜頭,年紀輕輕已經營一間農場,更是百大青農得主,要將臺灣的蒜頭產業繼續發光發熱。

▲▼福翰農場主人吳宗翰使用有機肥與微生物菌幫助蒜頭生長,堅持「友善種植」。(圖/記者謝盛帆攝)

吳宗翰說:「蒜頭大概是9月種植,隔年3至4月採收。種蒜頭之前,我會先弄大量的有機肥,過程中也會再弄一些微生物菌來幫助蒜頭生長,這算是對蒜頭與土壤比較健康的方式。不過一開始銷售產量不太好,後來取得產銷履歷認證以及有機會加入全聯農家直採後,銷售量才漸趨穩定,讓我可以繼續堅持安心的種植方式」。

▲蒜頭烘乾後,接着經過大蒜清洗機「去土去黑皮」。(圖/記者謝盛帆攝)

吳老闆對所有細節一點都不馬虎,就像對待自己孩子細心呵護,採收完蒜頭,後續還有繁瑣的「關卡」等着蒜頭們一一闖關。吳宗翰表示,「蒜頭剛採回來泥土還溼溼的,所以第一步要先去烘乾,基本都得烘上一個月,接着經過大蒜清洗機,去土去黑皮,只留下夠大、夠飽滿的蒜頭」。

▲▼人工篩選蒜頭品質,幫蒜頭剪去頭尾整理多餘的蒜膜。(圖/記者謝盛帆攝)

下一關開始人工篩選,員工細心地幫蒜頭剪去頭尾,將多餘的蒜膜整理乾淨,太小顆或外觀美的蒜頭在這一關就會被淘汰,最後包裝前還會再篩選一次,如果蒜米脫落了,就得說掰掰。吳宗翰分享,「本土蒜頭的梗比較硬,進口的梗則是軟的,另外,本土蒜頭外型較尖,進口蒜頭的外觀則比較扁,像茂谷柑一樣」。

▲本土蒜頭(圖左)梗較硬、外型較尖,進口蒜頭的梗則較軟、外型較扁。(圖/記者謝盛帆攝)

▲本土蒜頭飽滿有光澤。(圖/記者謝盛帆攝)

吳宗翰說:「我小時候阿公阿嬤扶養長大,從小就在東勢鄉生活,對這裡有深厚的情感。後來阿公年紀大了,要將蒜頭事業收起來,讓我覺得很不捨,所以決定返鄉當青農,接手阿公的事業。『福翰農場』以阿公和自己的名字取名,Logo也有特別設計意思是阿公在田邊扶養我長大」。

▲吳宗翰特別設計的Logo,意思爲阿公在田邊扶養他長大。(圖/記者謝盛帆攝)

▲福翰農場老闆吳宗翰。(圖/記者謝盛帆攝)

原來平常在餐桌上常見的蒜頭,背後有一羣二廚替大家細心照顧,每顆在消費者手中的蒜頭,可都是通過層層篩選的「佼佼者」。吳宗翰畢業後選擇回到家鄉,接手阿公的蒜頭事業,讓「百年蒜香」能夠繼續「傳承留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