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不再是惡夢!標靶藥物讓病友重獲新生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今(11)召開記者會。(李念庭攝)

今年30歲的周小姐,7歲時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曾因長髮黏在後頸,想撥開卻扯下整片皮膚,從此改留俐落短髮;睡覺時只能趴睡,稍微一動就痛到齜牙咧嘴,還經常半夜被癢醒,「像是螞蟻從骨髓裡鑽出來的感覺」。

周小姐說,學生時期摳抓皮膚,會有白色皮屑掉落,很怕同學覺得噁心,即使天氣炎熱,她也總穿長袖、長褲來遮掩身體,但因爲傷口流出組織液,濃汁會黏着衣服,她都要多帶一套衣服備用;異膚的癢也影響讀書與工作專注力,讓她變得消極、自卑,覺得自己爛命一條。

周小姐表示,第一次發病就醫後,使用類固醇治療,但長期下來卻出現水牛肩、發胖等副作用,大學時轉用中醫調理體質,病況卻更加嚴重。直到5、6年前使用針劑標靶藥物,終於讓異膚獲得穩定控制,可以穿上短袖、擁有良好睡眠品質,重獲新生。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說明,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方式已有顯著進步,包括外用局部藥膏、免疫抑制劑、標靶藥物等口服藥物,及最新針劑治療,大部分都有健保給付。使用口服小分子藥物,基本上2天到1周就能明顯止癢,打針治療則約1周後開始止癢、1個月改善病竈。

此外,朱家瑜說明,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與氣喘被稱爲「過敏三兄弟」,有五成病人在1歲前發病、八成病人在5歲前發病,根據調查,238名異膚病友中,先前有過敏性鼻炎者就有108人。

另一名29歲何先生,5歲起確診異位性皮膚炎,伴隨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生活嚴重受影響,全身80%體表劇烈搔癢、發炎,時常抓到皮膚龜裂脫屑、流血流膿,全身傷痕累累。直到去年接受健保口服小分子標靶藥治療獲得改善,用藥一週皮膚退紅,傷口明顯好轉。

朱家瑜提醒,異膚病友只要不迷信偏方,尋求專科醫師幫助後,持續治療就能穩定控制異膚,根據調查,中重度病友經專科醫師治療,狀況可獲得大幅改善,中重度病友比例從四成降至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