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奇癢 中醫4辨證治療
在中醫門診中,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惱人的疾病,由於會反覆發作,讓人防不勝防。異位性皮膚炎屬於難以根治的疾病,但傳統中醫療法,可幫助患者改善症狀,可內服中藥搭配外洗中藥材,以便讓病情反覆發作的情況能夠獲得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會反覆發作,其中,搔癢是最主要的症狀。(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師董懿容表示,臺灣溼熱的環境,往往讓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症狀反覆出現,而且隨着年齡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變化,其中,搔癢是最主要的症狀,尤其在夜深人靜時可能還會更嚴重。
臨牀發現,大多數的患者會在兒童時期就發病,同時在臉部、頸部等地方出現紅色丘疹、水泡、皮膚粗糙或脫屑等症狀,然後連四肢關節處也會逐漸出現這種皮膚病,因爲皮膚經常搔癢難耐,所以患者會長期搔抓,甚至因此而破皮,這種皮膚病可能會持續到青春期之前,少數的人可能會在成人期又再度發病。
中醫4辨證論治
治療可根據中醫原理、患者皮膚的表現進行辨證論治,大致可分溼熱俱盛、風熱證、脾虛溼勝、血虛風燥等4型:
1.溼熱俱盛型:當患者感到奇癢難耐或癢痛兼作、皮膚多有水泡、皮膚潮紅髮熱、患處呈糜爛狀或有滲出液者,屬於溼熱俱盛型,治宜清熱利溼。
2.風熱證型:如果患者發病迅速,身體各處皆可能發作,常有劇烈搔癢、丘疹顏色偏紅、患處有滲出液不多者,屬於風熱證型,這類型治宜祛風涼血。
3.脾虛溼勝型:如果患者的皮膚搔癢難耐、患處糜爛或有滲出液、皮損多色暗不鮮明、大便溏泄、胃口不好者,屬於脾虛溼勝型,這類型治宜健脾除溼。
4.血虛風燥型:如果患者的皮疹呈暗紅或棕褐色、經常搔癢難受、患處乾燥脫屑、皮膚色素沉着或苔蘚樣化者,屬於血虛風燥型,這類型治宜祛風養血。
依症狀不同用藥
根據患者的不同症狀,可搭配使用外洗中藥材來協助患者緩解症狀,外洗方式很簡單,只要將中藥材煮沸後再加入浴缸用來泡澡。如需要祛風止癢的人可使用魚腥草、地膚子、薄荷葉、白芷等中藥材。
另需要養血潤燥的人,可使用當歸、雞血藤、蛇牀子、佩蘭等中藥材;需要清熱化溼的人可使用金銀花、黃柏、苦蔘、土茯苓等中藥材。以上皆需中醫師診斷,切勿自行購買服用。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