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學校設雷達 學者:及早介入

兒少遭身心不當虐待人數,近年逐漸上升。圖爲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大社會工作學系退休教授劉淑瓊說,兒童虐待是百分之百可避免、可預防,但如今兒虐問題已冰凍三尺,久病沒有特效藥,建議在位居最前端的醫院、幼兒園、學校及社區等處布建雷達,及早介入纔能有效預防。

劉淑瓊說,兒虐事件的關鍵詞是「及早介入」,很少有孩童是第一次被打就死掉,幾乎都是反覆且長期虐待,應在醫院、幼兒園、學校及社區等處布建雷達,偵測到虐待跡象就介入,否則兒虐案件就是會不斷重演。

高檢署檢察官侯靜雯指出,社會局等前端機構可針對具有毒品或暴力等紀錄的高風險家庭,給予較高程度關懷或突發性訪視;學校方面,若孩童經常請假、身上有不明傷勢、心情異常波動,都需要學校心理輔導機制主動介入,及早發現兒虐或家內性侵事件。醫療院所方面,通常是規模較大的醫院會通報兒虐案件,如果是診所或醫師未辨識出兒虐跡象,就會有疏漏。

侯靜雯建議,可以從打預防針等機會着手,留意兒童身上是否有異常受傷部位。劉淑瓊也說,國內有健保制度,就醫門檻低,醫療機構是非常重要的攔砂壩。

劉淑瓊說,照顧孩童很挑戰,對孩童施虐的父母有責任,更重要的是如何預防悲劇再發生。她舉例,過去有數起案件源於孩童大小便訓練不順利,被照顧者打死。若遇到類似情形,可介紹照顧者去看小兒科,或是搜尋資源。

她指出,必須釐清爲何父母不適格?社會能不能給兒童跟家庭更多支持?政府除了落實「六歲以下國家一起養」外,更需要「國家一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