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施策 科學治理

來源:經濟日報

鹽鹼地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對糧食安全、生態保護和鄉村振興戰略至關重要。在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鹽鹼地白花花,種子化肥都白撒”已成爲過去,“把鹽鹼地打造爲米糧倉”的美好願景正成爲現實。我國鹽鹼地類型多樣、分佈廣泛、成因複雜,開展綜合治理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因地施策,決不能“一刀切”。

構建“多模式集成”的鹽鹼地綜合治理體系。鹽鹼地綜合利用,離不開科技支撐。要圍繞關鍵技術難題,加快科技創新步伐,不斷梳理、總結我國鹽鹼地綜合利用的重大科學問題、產業問題,加強鹽鹼地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儘快形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採取“以種適地”同“以地適種”相結合的路徑,開展“品種選育—技術研發—產品創制—模式構建”全鏈條創新,因地制宜、協同研發生物育種、產能提升、生態化利用等鹽鹼地分類分級利用技術模式。

加大鹽鹼地綜合治理示範推廣力度。目前,我國已探索建立了濱海鹽鹼地“東營模式”、西北黃灌區鹽鹼地“鄂爾多斯模式”等分區分類治理技術模式,在全國五大鹽鹼區集中打造了6個千畝以上的綜合利用示範樣板,技術輻射帶動近2000萬畝。要依託各農業科技園區、現代農業示範區等平臺,新建一批鹽鹼地綜合利用示範點,加強先進適用的鹽鹼地農業技術模式示範推廣,擴大鹽鹼地綜合利用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加速推進產業化應用。充分發揮各地“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優勢,大力開展以產業需求爲導向的技術集成與示範應用,推動先進農業科技成果早日落地。充分利用鹽鹼地的獨特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條件,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和產品;大力推廣耐鹽鹼作物新品種和新技術,提高鹽鹼地農業生產的效益和競爭力。

鹽鹼地改良治理是世界性難題。當前,我國鹽鹼地綜合利用依舊面臨着水資源短缺、生態系統功能下降、治理成本高等諸多挑戰,形勢嚴峻、任務艱鉅。鹽鹼地積鹽返鹽現象多發、反覆性強,開展長期系統監測評估是鹽鹼地綜合治理的必然要求。必須經常總結經驗教訓,不時“回頭看”,才能行穩致遠。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