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製造夢最致命危機 10年後7兆GDP蒸發
印度溼熱氣候若再惡化,別說取代中國成爲世界工廠,能否在戶外工作可能也成問題。(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印度多次喊話要代替中國大陸成爲世界工廠,但除了地緣政治因素、印度經商環境不佳,更致命危機可能還是氣候變遷。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指出,極度炎熱超溼氣候將更加惡化,10年後印度許多地區不適合白天戶外工作時間將增加15%,可能造成GDP(國內生產總值)1500至2500億美元(約4.28至7.13兆臺幣)損失。
全球最熱15個城市印度佔2/3,麥肯錫指出,至2030年部分印度區域可能出現溼球溫度(wet-bulb temperature)超過攝氏34度情況,到2050年印度北部甚至可能超過35度,而35度被認爲是人體能承受的極限。(在空氣乾燥的氣溫,即乾球溫度中,人能呼吸的極限則爲攝氏116度)
溼球溫度是相對於乾球溫度的概念,而乾球溫度就是一般所說的氣溫。溼球溫度是指將一塊空氣加溼、相對溼度達100%時的溫度,由於水的蒸發是吸熱過程,換句話說,透過水蒸發能將空氣降到的最低溫度就是溼球溫度。由於溼度是100%,因此溼球溫度35度表示人在無法排汗散熱下持續處於35度,基本上數小時就會因體溫調節功能失效,喪失所有身體機能而死亡。
麥肯錫指出,目前印度最高的溼球溫度很少超過32度,但到2030年可能就不是如此,不斷變熱的氣候會嚴重限制生產能力和經濟發展,而印度又是高度依賴戶外工作的經濟體,受損更嚴重,屆時可能有2.5%到3.5%的GDP面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