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數字化轉型摸着石頭過河 平臺搭橋科技助力成效卓著

(原標題:銀行數字轉型摸着石頭過河 平臺搭橋科技助力成效卓著)

金融供給側改革持續深化,數字化轉型已成廣大銀行的必然選擇。忽如其來的疫情,讓儘快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更顯迫切。如何才能完成這場並無先例可循的技術革命?12月11日,第四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深圳隆重舉行。來自監管部門行業內、知名學者等數百位嘉賓匯聚一堂,以“發展數字銀行 融合創造價值”爲主題,聚焦銀行數字化轉型中的種種機遇與挑戰,爲銀行業帶來了很多極富前瞻性的啓發。

銀行數字化轉型知易行難

如今銀行業早已對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達成共識,但對於如何實現目標卻並無統一答案,需要各家銀行依據自身現狀不斷探索和實踐。

日前,在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聯合金融壹賬通、金融科技50人論壇發佈的《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20)》中,對2019年以來中小銀行在金融科技的戰略、組織、技術、數據、應用、生態六個維度的表現及其結構差異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後指出,雖然中小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如普遍重視金融科技佈局、金融科技投入顯著增加、金融科技應用融合度加深等,但由於前期積累和轉型進度參差不齊,中小銀行金融科技能力分化明顯。例如,部分銀行在戰略上的表現更優,而生態和組織維度上相較不足;民營銀行發力更爲均勻,農商行則在各個維度上的表現明顯較弱等。

這種發展狀況差異及結構分化也深刻地反映出,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與宏觀結構情境變動及銀行自身發展求變的需求之間不同步,不同類型、規模和地區銀行之間發展不平衡之間的深刻矛盾。

聯盟助力中小銀行突破制約

在本屆論壇中,對於廣大中小銀行如何在資源有限條件下實現突破,順利進行數字化轉型,與會嘉賓對此達成普遍共識。衆多業內精英都認爲,中小銀行需要建設整體化開放生態,從需求端積極構建金融生態圈,將金融產品服務嵌入到各類場景和平臺之中,實現“獲客、留客、活客”的生態賦能;從供給端建立與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有效合作模式,在開放平臺上形成生態夥伴網絡,實現自身科技能力和業務價值的同步提升。

中國人民銀行在發佈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中指出,要藉助各行業優質渠道資源打造新型商業範式,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構建開放、合作、共贏的金融服務生態體系。這也爲中小銀行如何進行開放銀行佈局和平臺生態建設,提供了系統的指導。

本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的主辦方之一的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就在助力廣大中小銀行共建開放生態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平臺作用。自2017年成立以來,聯盟發佈了10餘部多主題的行業研究報告,爲中小銀行輸出智庫價值;主辦了20餘期業務培訓,並創新開辦“IFAB聯盟學院”,線上線下聯動知識共享;同時,聯盟還成功舉辦了50餘場業務研討、“中國數字銀行”等主題論壇,及各項聯絡合作項目,打通中小銀行與各級政府與監管部門溝通渠道,協助中小銀行發聲。發展至今,聯盟已經成爲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加速器、交流羣和智囊團”,持續搭建平臺,助力中小銀行突破制約。

科技賦能成效卓著

中小銀行受限於自身規模、人力、資源等多方面條件限制,在技術上難以與大行直接競爭。這種情況下,通過第三方助力來提升自身科技競爭力,已成爲廣大中小銀行現實且高效的選擇。

作爲致力於打造中國領先的面向金融機構的商業科技雲服務平臺,金融壹賬通爲各級金融機構提供“科技+服務”的解決方案,助力中小銀行實現數字化轉型。據悉,金融壹賬通與長春農商行合作搭建了多人視頻面審智能風控系統。該系統利用微表情、人臉識別、多人視頻等技術提供線上化遠程面審解決方案,不僅有效地解決了線下面審效率低下的問題,還實現了疫情期間“非接觸銀行服務”的要求。

在本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閉幕詞中,金融壹賬通董事長兼CEO葉望春提到,“金融科技是助力銀行騰飛的支撐,是銀行服務大衆的連接器,是銀行拓展普惠金融的助推器,是銀行風險管理穩定器。”

葉望春表示,過去五年裡,金融壹賬通陪伴金融機構走過了數字化轉型的初始階段,也積累了大量的一手經驗。疫情之後,中小銀行延續並加強數字化迭代升級的趨勢已成共識。當前業界正在急速向“五化”發展,包括端到端轉型、中臺化整合、智能化創新、國產化核心和雲端化基建。爲抓住“五化”帶來的機遇,金融壹賬通在整合衆多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基礎上,向“整車式輸出”升級,爲金融機構提供全流程、端到端的科技賦能。

展望2021年,金融壹賬通將持續深化“整車解決方案”,更好地滿足金融機構、監管和政府的數字化轉型需求。聯盟將堅定站在中小銀行羣體的背後,錨定銀行4.0時代提出的要求,爲金融機構提供雲到端全方位賦能,持續探索深化賦能會員、賦能行業的合作模式,向構建更有價值的平臺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