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有限影響定價承保 新能源車何時能有專屬保險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出現大幅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從7.5萬輛攀升至136.7萬輛。作爲汽車後市場中的重要一環,新能源汽車保險也日益受到社會關注。
2020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行業制定新能源車險、駕乘人員意外險、機動車延長保修險示範條款,探索在新能源汽車和具備條件的傳統汽車中開發機動車裡程保險(UBI)等創新產品。
“傳統車險產品難以完全滿足新能源汽車風險管理需求,開發制定新能源汽車專屬車險條款勢在必行。”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與傳統車輛相比,新能源汽車在能源動力、物理結構及風險特徵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比如,新能源車的風險與其使用的電池關係較大,不同類型電池的防水防熱等性能都不相同,電量衰減折舊情況也有區別,這些都會對車險費率產生影響。
平安產險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爲了更好服務新能源汽車車主,開發新能源車險專屬條款很有必要。當前車險條款在設計時並未完全考慮新能源汽車特有的風險。比如,三電系統風險,以及新能源車輛使用中包括充電、自動駕駛、OTA升級等場景下帶來的風險,而這些方面在研發新能源車險產品時需要測算”。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維修保養與傳統燃油汽車也存在顯著區別,二者之間定價結構理應有所不同。但記者調查發現,新能源汽車與燃油汽車的保單條款並無實質差異,有些條款根本不適用新能源汽車。比如,燃油車保險責任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因發動機進水引起的車輛損壞,保險公司要承擔保障責任。但新能源車沒有發動機,只有電動機和電池。保險條款中又沒有關於電動機和電池的保障責任。
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新能源汽車不斷更新換代,有的熱門車型已經迭代三四次,但配套的專屬車險卻遲遲沒有推出,在售新能源汽車只能沿用燃油汽車車險的保險條款。有不少新能源車主向記者坦言,“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成本幾乎佔據整車成本的一半,但是車損險保障責任裡卻沒有包括電池損壞引起的責任風險。在廠家質保期內不出險還好,一旦發生此類事故,定損難、理賠難的現象會成爲困擾車主和保險公司的共同難題”。
既然行業有需求,市場有期待,爲何新能源汽車的專屬條款遲遲不能推出?“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受總體體量小、車型迭代快、產業化時間短、潛在風險未完全顯現等因素影響,保險業所掌握的新能源汽車承保理賠數據有限,影響了新能源車險純風險保費的測算。”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說。根據公安部交管局數據,截至2020年末,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爲492萬輛,佔汽車總量的1.72%。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大數法則是保險業建立的數理基礎。根據大數法則,承保的危險單位越多,損失概率的偏差越小;反之,承保的危險單位越少,損失概率的偏差越大。因此,保險人只有掌握足夠多的數據,才能比較精確地預測危險,合理釐定保險費率。以目前積累的保有量和出險數據來看,短時間內出臺新能源車專屬保險產品還有難度,只能從部分條款先行先試,不斷提升車險的保障水平,同時也保障財險公司的穩定運營。
專屬條款需多點發力
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還有更細緻的劃分,既有純電動,也有混合動力。混合動力車輛既有電池系統,也有動力總成,研發新能源車險需要兼顧不同車型的風險保障,這也進一步加劇了開發難度。不過,隨着新能源汽車風險數據的不斷積累,行業會逐漸建立起完善的車型風險評定定價體系,爲專屬條款的推出打下基礎。
王緒瑾認爲,如果區塊鏈技術能夠應用於里程計算,未來UBI車險或將成爲車險行業一個新的發展方向。UBI車險是基於使用量而定保費的保險,是通過車聯網、智能手機等聯網設備將駕駛者的駕駛習慣、駕駛技術、車輛信息和周圍環境等數據綜合起來,建立人、車、路多維度模型,以進行定價。
業內人士分析稱,一方面,UBI車險能夠合理反映出駕駛者的保險和風險成本,體現保費的公平;另一方面,能夠幫助保險公司合理定價、提升客戶體驗,提高事故處理時效,而且通過價格的調節,有助於改善安全駕駛行爲。
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的調研報告顯示,家用車中新能源汽車出險率高於傳統汽車11.7個百分點,導致其賠付率高出5.4個百分點。而機關用車和公路客運汽車中的新能源汽車賠付率則明顯低於傳統汽車。這說明新能源汽車保險在專屬條款中有必要考慮車輛用途,根據用途做好差異化定價。
銀保監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車險綜改以來89%的保單簽單保費下降,其中保費降幅超過30%的保單佔比達到64%。截至2月底,全國車險綜合費用率同比下降9.39個百分點,車險手續費率同比下降6.75個百分點。從財險行業發展來看,改革使得保險公司短期業績承壓,疊加疫情影響,使得險企利潤下滑。業內人士預計,傳統車險業務需要重新尋找盈虧平衡點,而新能源車險如果能夠擴大規模,將成爲財險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國內很多大型險企包括平安、人保、太保等多家保險公司已着手針對新能源汽車開發設計專屬保險,或正推行相關計劃。“我們通過積累的新能源車歷史承保數據、理賠數據,對比傳統車在多維度上做了一些專項分析,以此評估新能源車的風險水平。同時積極與主機廠等外部合作伙伴共同開展針對新能源車三電系統的特有風險研究。”平安產險上述相關負責人說。
銀保監會近日表示,下一步,將結合國務院《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有關要求,組織行業持續加強對新能源車險的研究,重點涵括新能源車特有的電池、電機等動力設備及其衍生風險,力爭早日推出新能源汽車保險專屬示範產品,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隨着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會進一步加快,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將達到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這意味着,當前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就可以爲未來的發展帶來先發優勢。
此外,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也讓汽車製造商看到了未來車險業務的新增長點。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4月,新能源汽車製造領域“龍頭”特斯拉在美國加州推出了自己的保險產品,並稱能夠提供比傳統保險公司低20%至30%的保險費率。
2020年底,吉利控股受讓合衆財險1.33億股股份,成爲合衆財險第二大股東。合衆財險在迴應媒體時表示,未來將通過業務創新、模式創新等,藉助科技賦能保險,探索數字化車險、專屬品牌車險等。尤其是在產品設計定製化、銷售場景化、定價個性化等方面,持續進行產品優化和創新,提升產品服務質量,增加用戶黏性。這也使得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
可以預見的是,無論是財險“老三家”,還是新興互聯網財險公司,如果能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就可以爲長遠發展帶來先發優勢。從這個戰略高度看,新能源車險這片藍海市場無疑會成爲財險公司的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