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本越來越不適合中產家庭留學了!
留學這件事,如果只是從開眼界,換環境,提升你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格局這種軟性的附加值去談,的確能說三天三夜,好處道不盡說不完,總有一個維度能觸達到你。
畢竟人嗎,得有夢想,而成就夢想,就得先出去,先上路,在路上纔有追逐的可能。但話又說話來,如果從量化的維度去算下留學這筆賬的話,對於某些家庭來說,留學這個事性價比其實是低的,是不適合的。
今天我們聊下,英本真的越來越不適合中產家庭迎頭而上了,可以碩士淺留學一下,沒必要本科之前,a-level拉滿,各種智商稅一輪交完。回過頭再算這筆賬,都是糊塗賬。
爲什麼說英本越來越不適合中產家庭了?
一、留學的黃金時代已經落幕!
我之前一直有提過,留學是有黃金期的,這個取決於市場對留學生的看法。留學的黃金時代,其實是在10年前,那時候的留學生人數還少,大家對留學生的身份的新鮮度還保持着。你要是海外回來的,必能會高看你一眼。
企業也一樣,希望留學生給公司帶來不同的視角,提供一些不一樣的創意和想法。搞技術的更加,希望他們能迭代下他們接觸到的新技術方向。
那時候留學,不要說英國,即使你去港新,甚至日韓溜達一圈,人家一樣覺得你棒棒的。把你捧在手裡,你相對有溢價,能拿到留學帶來的時代紅利。
就業你真不愁,不是公司挑你,而是你offer好幾個,你最終想去哪一家?你糾結的是爲了短期目標先搞多點薪水,還是長期目標有更多晉升空間。然後根據自己情況擇優挑選。
但現在不一樣,現在是騾子是馬,都要把你拉出來遛一遛,你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留學生的身份對外企還好,對大多國內企業就沒太大價值。人家要的是性價比。留學生回來追求的事快速上岸。大家所求的維度已經發生了變化。
我覺得留學的黃金時代凋零和國內和海外之間的差距在縮短有巨大關係。畢竟國內有沒有機會,都得看海外有什麼新東西能不能搬運過來,一頓抄襲,留學生自然有信息差的先機。但現在時代好了,反而機會少了。AI這種也是風口,但國內一下兩下又複製不過來。夠着急的。
二、留學生的能力被重新評估!
留學生分三六九,能力強的恆強,被各大頭部機構,互聯網,券商瘋搶。情商,智商,財商都強,各個行業就等着他們來牽頭。
還有些中間的留學生,最是難過,一邊內核是國內的思維,一邊又受到了海外教育的薰陶。但並未相融,處於特別擰巴的階段。屬於看啥都好,看啥又都不好。屬於那種會來回比較國內和英國分別哪些好的,然後就業的時候都想要。需求越大,想要的越多,就越容易疲倦。說直白點,就是又想拿國內的高薪,又想享受英國沒有996的福報。在躺平和卷之間,迷失了。而中產家庭的的孩子,出去回來的最多的就是這波。
還有一波屬於看開了,徹底西方化了,思維也在abc這種轉化,基本開始爲長期留那邊做準備。也不準備回國了,心繫祖國,但不願回來。
還有一波就更覺了,屬於那種被慣壞的,其實挺多的,該吃的苦家中都給包圓了,該享的福,尤其是教育資源上的饋贈,也都在家庭條件允許下拉滿了。但留學生本人極其不落地,心還在天上。回來是嫌這這不行,就業是那那事多,用人單位是說腦子是有的,就是幹啥啥不行。就很無語。而且受不得氣。就怕怕的,不敢招了。
真的,留學生的能力,真的因人而異,忽上忽下的,現在整體用人市場對留學生的包容度減少了。留學生的身份也被去除濾鏡了。還是那句話,人家就業,先看你實習相關經歷,再看你上手使用能力。能行就行,不行走人。
三、留學的羣體越來越龐大,溢價空間再收縮
先吃螃蟹的人才能拉到大滿貫的紅利,但後來者,慢慢的只能喝湯,或者喝湯渣了。
2024年這個時間段,其實留學已經迎來了週期性的回落,溢價?對大部分學校不夠強勢的學生來說,根本就沒溢價了。而且不比國內賽道的卷輕鬆多少。留學不但要卷好學校,語言成績,還要卷家庭的財力以及對教育這件事整體的規劃。處處都是用心,處處又都是你看不到的支出。
你看很多本科學生,就留學這個事,得花銷多大,前期先被安利一波EPQ或夏校冬校。後面又要在學校上完課後找一對一的老師去把課程繼續補一補,只求成績上有個A*大圓滿。語言這個事就別提了,那沒少花錢去補去提升。還要心心念念去搞各種競賽各種獎,競賽這種東西你以爲只是簡單的去參加個比賽。其實來回比賽的差旅費可能就是有些普通國內大學生的整個花銷。你爲了好學校,你還得去卷一些有的沒的科研項目或其他項目經歷。一路關卡,全是爲你和你孩子設計好的。你也不知道有啥用,只知道其他人都這麼去弄了,你也得去弄。
然後中產家庭的主要心思是,以後讓孩子賺回來,或支棱起來。但有的時候,你其實在投入這件事的時候,你就註定了這是一場沒有回報的賭注,而且輸的概率極大。
中產的孩子即使本科僥倖進入了那些本該爲精英家庭和富裕家庭的教育圈。但還是相處不來,消費能力,思維方式,做事的方法,用人的能力。大家都是反着來的。這時候孩子很受傷,家長很上頭,又很鬧心。
總了個結:本科留學這個事,不是說中產一定不能去,但你要認清真相,量力而行。瞭解整個過程,去除你心中的濾鏡,去還原你的需求,你想得到的結果。降低自己的預期,所圖不多。在最冷靜最不跟風的情況下,你在覆盤這個事。
而且留學,不是家長的事,也不是孩子的事,其實是整個家庭的事,你們家庭小會議的時候,有沒有踏踏實實的來複盤下這個事。你能給予什麼,你希望孩子能做到什麼,大家一起努力。這種就很好。
但市面上大多數都是家長一廂情願的給,孩子被迫的點頭硬上,然後畢業回來,孩子只爲交差,瞞天過海。家長蒙圈,還覺得歲月靜好。然後和其他家庭一比較,又是說不盡的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