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丨應對氣候變化,重慶這樣做!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提出中國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和2060年前碳中和願景;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爲2021年的八大重點任務之一。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已從“參與”“跟隨”轉變爲了“引領”。

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對標對錶,強化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統籌管理,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秦蒸 攝

實現五個“率先” 開啓綠色低碳新模式

爲貫徹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下,全市積極探索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模式,在全國率先將碳評環評管理融合;率先實現碳排放與排污許可聯動;率先推出覆蓋碳履約、碳中和、碳普惠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模式;率先將六種主要溫室氣體全部納入碳市場交易;率先將應對氣候變化情況納入《環境質量公報》,將應對氣候變化要求寫入《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實施方案》。

圍繞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及適應氣候變化各項目標任務,全市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統籌工業、建築、交通等行業低碳發展、增加碳匯能力等方面成效明顯。

據初步覈算,2019年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爲0.73噸/萬元,同比下降3.5%,較2015年累計下降18.3%,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要求。

陳睿 攝

推進“碳匯+”試點 探索發展動能新轉化

在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的目標指引下,近年來,重慶持續探索生態優勢向發展動能轉化,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企業、個人參與的“碳匯+”多元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體系,搭建以“互聯網+生態”爲特徵的生態產品供給平臺,發揮重慶碳交易市場在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治理中的補償作用,形成全國首個覆蓋碳履約、碳中和、碳普惠三個路徑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模式。

“萬州、忠縣等區縣已完成貧困村林業碳匯生態產品開發及核證工作,產生碳匯量190萬噸,首批‘碳匯+’生態產品被5家企業認購,共計32萬元。”市生態環境局一級巡視員溫汝俊介紹:“目前全市‘碳匯+’生態產品體系和應用場景呈現多元化,‘碳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今後將繼續從完善碳履約、碳中和、碳普惠的體系建設,以及拓寬碳普惠應用場景等方面推動試點工作。”

開展氣候投融資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爲引導促進更多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重慶積極開展氣候投融資工作,成爲全國首個正式向國家提出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申請的省市。

重慶力爭圍繞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多方面整合資源力量,從項目識別、標準制定,金融產品服務創新等角度推動氣候投融資體系建設。

目前已會同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和有關金融機構,結合綠色金融改革試驗方案、綠色金融示範區建設,形成了“一方案(試點工作方案)、一目錄(重點支持項目目錄)、一規範(項目評價技術規範)”的總體框架,並完成兩江新區和萬州區等2個區域和2個項目試點實施方案,建立起氣候友好型項目識別標準及項目庫,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試點落地做好了準備。

秦蒸 攝

積極開展碳評環評管理融合

隨着碳排放管理和環評、排污許可等傳統環境管理手段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凸顯,重慶將碳排放分析和論證內容納入園區規劃環評,以環境准入爲發力點,將控制碳排放作爲優化園區發展的新亮點。

在園區產業准入、生產力佈局、資源配置等方面充分銜接碳達峰要求,推動園區碳排放和污染物減排協同控制,明確碳排放控制管理措施,支撐綠色低碳發展。

在《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九龍園(修編)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和審查過程中,開展碳排放影響評價,充分挖掘園區碳減排和大氣污染物減排潛力,優化調整年產360萬噸特鋁新材料項目燒結工藝,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當量)約140萬噸/年,同步削減了約700噸/年SO2、NO2等污染物排放。

秦蒸 攝

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共治

爲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共治,鞏固以排污許可爲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制度,強化控制碳排放對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重慶建立了排污許可證核發(換髮)同碳排放信息披露同步辦理、同步生效、同步管理“三同步”工作機制,整合管理事項,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

全市在火電、水泥兩個行業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換髮)過程中,載入企業上年度碳排放數據、碳排放管理和履約要求等信息,並要求區縣在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事中事後等日常管理中,同步對企業碳排放覈查、報告、履約、減排等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對不按時履約等未嚴格執行碳排放管理有關要求的,要採取有效措施依法從嚴管控。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重慶仍處於城市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期,實施碳達峰行動計劃將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

爲此,全市已將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完善排污權、碳排放權等交易機制作爲2021年工作重點任務之一,並在“十四五”期間堅持把節能降碳作爲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的“新引擎”,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深度融合,積極開展碳排放達峰行動,從戰略規劃、政策措施、基礎制度、試點示範、能力建設、宣傳培訓等方面,舉全市之力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開創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新局面。

來源:重慶生態環境 作者:丁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