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災害風險 建設韌性城市(國際視點)

本報記者 張矜若 尚凱元 張慧中

受氣候變化影響,全球城市面臨的災害風險日益複雜多樣,建設韌性城市成爲必然選擇。近年來,旨在推動城市更加包容、安全和可持續的韌性理念在不少國家受到關注並付諸實踐,成爲城市安全發展的重要趨勢。新加坡、法國巴黎和荷蘭鹿特丹等城市結合自身發展特點,採取多種舉措,探索建設更具韌性的城市。

新加坡——

建設“海綿城市”,管住水更留住水

今年3月,根據全球知名房地產服務提供商“第一太平戴維斯”發佈的年度“城市韌性指數”,新加坡的城市韌性指數在全球排名第六,較2021年上升6位。

2017年,新加坡政府推出“未來城市計劃”,撥款1.5億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約合0.76美元)推進韌性城市建設。2023年,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制定的2025年發展總藍圖草案將增強城市韌性作爲發展重點,具體措施包括髮展地下空間、善用土地和加強設施規劃,以及研究海岸防護和城市熱島效應、應對氣候變化。其中,建設“海綿城市”是新加坡提高城市韌性的重要舉措之一。

新加坡地勢平坦,年均降雨量達2400毫米,過去幾乎每年雨季市中心都會迎來數次內澇。多年來,新加坡政府不斷完善傳統蓄排水設施,拓寬主要河流、加固混凝土河道、修建水庫收集雨水,洪澇災害逐步得到抑制。

2006年,新加坡公用事業局發起“活力、美觀、清潔水計劃”(以下簡稱“ABC水計劃”),新加坡的“海綿城市”建設迎來新的發展。根據該計劃,新加坡政府設定100多個具體項目,將水庫池塘、排水河道、溼地窪地等同城市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新加坡全國都成爲集水區”,以實現整體性的水資源管理。據悉,“ABC水計劃”項目目前已完成30多個,政府預計在2030年前完成全部項目。

完工於2010年的盛港浮動溼地是“ABC水計劃”的重點工程。該溼地面積約爲半個足球場,建造於榜鵝水庫內,有效改善了水庫水質,收集了更多雨水,並將水庫周邊的社區、公園連接起來。

此外,由廢舊垃圾填埋場改造而成的羅弄哈魯士溼地、因完善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統而獲新加坡總統設計獎的邱德拔醫院、“將植物裝進建築裡”併成爲新加坡新地標的濱海灣城市花園等,都是“ABC水計劃”所實施的項目。

除了大型項目,“ABC水計劃”還將新加坡部分河流的混凝土河道重新改爲蜿蜒曲折的天然河道,並在河道周邊修建窪地、水塘,形成供民衆休閒的城市公園。新加坡國立大學可持續設計專家基什納尼表示,新加坡不僅要“管住水”,還要“留住水”,這就需要有效發揮自然蓄水的功能,這也是“海綿城市”的標誌之一。

新加坡目前的蓄水和供水量可滿足全國用水需求的30%。新加坡公用事業局預計,隨着“海綿城市”建設的持續推進,新加坡有望在2060年實現用水自給自足。

法國巴黎——

加強應急演習,應對極端高溫天氣

未來某一天,法國巴黎首次宣佈出現50攝氏度高溫,城市立即採取一系列應急措施,在一些陰涼場所爲弱勢羣體提供庇護……這是去年10月巴黎市區舉行的一次城市演習,旨在測試和評估城市的韌性及應急響應能力。

巴黎的夏季氣溫通常較爲宜人,大部分住宅並未安裝空調等製冷設備。隨着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特別是極端熱浪的逐漸增多,2019年7月巴黎曾創下42.6攝氏度的高溫紀錄。巴黎市政府發佈的《巴黎50攝氏度》報告顯示,巴黎地區未來幾十年氣溫將大幅上升,熱浪事件倍增,對巴黎市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當地生物多樣性狀況等都會產生較大影響。

這次“巴黎50攝氏度”演習模擬了極端高溫情境下的電力中斷、藥品運輸困難、現場維修人員因高溫無法作業等場景。演習的評估結果顯示,儘管巴黎擁有多個潛在的庇護場所,如地下隧道、商場和公共建築,但如何確保這些地點的安全性和可及性仍是一個重大挑戰。“我們還需要尋找和改造其他場所,如演出廳、電影院,並將它們繪製成地圖。”巴黎負責“韌性城市戰略”的副市長佩內洛斯·科米特斯表示。

巴黎市於2017年通過了韌性城市建設戰略,明確了城市面臨的挑戰,包括氣候變化、空氣污染、河流洪水、城市安全、社會治理等優先領域。2022年,新的韌性戰略報告盤點了35項行動領域,更加強調社會團體和公民的參與,比如建設可以向公衆開放的“綠洲校園”、發展“巴黎志願者”網絡、成立應急心理干預團隊、普及應急專業知識培訓等。

在今年舉辦的巴黎奧運會、殘奧會期間,主要景點和奧運場館附近都臨時搭建了遮陽區域,設有噴霧降溫設備和飲水點,以減少中暑情況發生。今年年初,巴黎市通過市民諮詢平臺廣泛徵求對加強城市韌性措施的意見,並計劃基於近幾年積累的經驗措施,發佈一份更新的韌性戰略,以進一步優化城市應對能力。

荷蘭鹿特丹——

發展特色項目,提高城市“水韌性”

荷蘭第二大城市鹿特丹依水而建、因水而興。該市大部分地區位於海平面以下約6米處,年降雨量約爲856毫米,每年平均降水日達132天。長期以來,該市一直面臨着海水倒灌、暴雨洪澇的風險。

爲提高城市“水韌性”,鹿特丹市政府推出多項改善水管理的政策,從2001年起先後出臺《鹿特丹水計劃》《鹿特丹天氣明智計劃》等規劃方案。根據規劃,該市推出了多項特色項目,包括“綠色屋頂”建設、水廣場建設等。

自2008年起,鹿特丹市居民可以向市政府申請每平方米30歐元的屋頂綠化補貼。該建設計劃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總面積達80萬平方米的多功能屋頂綠化,在屋頂安裝蓄水系統和太陽能電池板,提高房屋的蓄水能力。2019年,鹿特丹市政府進一步完善該項目,拓展出一整套屋頂顏色系統,除綠色屋頂外,還有能夠蓄水並確保排水通暢的藍色屋頂,能夠產生可持續能源的黃色屋頂等。

鹿特丹水廣場項目也注重城市雨水收集。2011年,鹿特丹市政府撥款450萬歐元,在本特姆普林建造了一個集雨水儲存及休閒空間於一體的水廣場。該水廣場於2013年完工,建有3個水池,下雨時人行道的水槽將雨水引入水池,沒有雨時3個水池則是乾燥的,可供市民作爲球類比賽場地或跳舞場地使用。

氣候變化的加劇也考驗着鹿特丹的“水韌性”。據測算,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減少,到2100年,荷蘭沿海地區海平面會再上升1.2米至2米。鹿特丹將面臨強降雨帶來的洪澇風險,並直接影響城市的水位和土壤鹽鹼度。

爲此,鹿特丹於2016年出臺《鹿特丹韌性戰略》、2022年出臺《鹿特丹韌性戰略2022—2027》,以增強城市抵禦氣候變化影響的韌性。目前,鹿特丹還利用地理空間數據,爲氣候適應措施提供信息和依據,引導投資進入城市中最需要氣候適應措施的地區,有針對性地加強城市韌性,建設適應性更強、更宜居的環境。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0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