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長者一跌不起 醫籲擴大健保復健給付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28日舉辦「國際脆弱性骨折網絡組織(FFN)Taiwan成立大會」,盼改善脆弱性骨折醫療品質,由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崇桓(前左三)兼任主席。(骨質疏鬆症學會提供)
高齡長輩最怕跌倒,若造成髖部骨折沒有積極復健,恐造成長期臥牀。骨科醫師表示,髖部骨折手術後仍須急性照顧,但受限於健保給付條件嚴格,在醫學中心開完刀後,需轉到地區醫院復健,容易錯失黃金時間,呼籲健保有更完善給付。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28日舉辦「國際脆弱性骨折網絡組織(FFN)Taiwan成立大會」,盼改善脆弱性骨折醫療品質。西園醫院復健科醫師徐伯誠表示,歷經髖關節手術後越快復健,功能恢復越好。如果只開刀不復健,1年後約5成患者行走或如廁需人協助、9成患者走樓梯需旁人攙扶,且許多人會失去出門購物等生活能力;另有5成女性會在2個月後發生肌少症,但若能在手術後隔天立刻進行復健,可降低因不活動導致的併發症,包括肺炎、泌尿道感染等。
骨質疏鬆學會理事長、FFN主席陳崇桓表示,髖部骨折多發生在65歲以上長者,由於女性較容易骨質疏鬆,患者以女性居多,大部分原因都是跌倒。患者開刀後恢復需要好的團隊介入,若沒有完善環境,回家一臥牀,幾乎就不可能再起來走路。
陳崇桓指出,現行健保給付規定下,大型醫院負擔急重難症任務,但病人術後的急性照顧是決定恢復狀況的一大重點,此時病人非常虛弱,卻必須離開醫學中心,到地區醫院或機構接受照護,「健保給付欠缺這塊拼圖」。
因此,今年FFN將與臺大、萬芳、義大、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等醫院合作「髖部骨折登記」計劃,蒐集病人生活功能、用藥、復健、介入照護天數等資料,盼找出脆弱性骨折照護體系可改善之處,做爲爭取健保擴大給付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