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講堂/陳銘仁 真誠照護小病患 常保赤子心
馬偕兒童醫院院長陳銘仁。記者林伯東/攝影
馬偕兒童醫院院長陳銘仁,從小揹負父親期待,希望在社會上可以幫助別人,又可以有穩定收入,因此開啓從醫之路。在當實習醫師時,因爲必須接受內、外、婦、兒科完整訓練,一步步瞭解自己喜好的醫學領域,且考量自己身材劣勢,並受到當時老師、馬偕兒童醫院名譽顧問醫師黃富源影響,不厭其煩教導下,他決定專精於兒科。
重醫病溝通 常蹲着聽診
「真誠」、「誠信」、「溝通」是陳銘仁行醫最重要的三個準則。「不要以爲病人什麼都不懂,言談之間如果不尊重,病人都可以感受得到。」他說,很多醫療糾紛的起因,經常是來自於病人埋怨,「你沒有跟我說,我怎麼知道」,因此溝通清楚不只保護病人,也是保護自己。
兒童心臟科醫師的陳銘仁強調,跟小朋友溝通更要注意,「不要以大人的姿態去跟小病患溝通」,他會逗小朋友笑,也會蹲下來跟小朋友講話,需要聽診時會蹲下來,而不是以大人的視角對話。
「有的人會說我『爲老不尊』,其實我是有『赤子之心』。」陳銘仁說,心臟科看診要仔細聽是否有心臟雜音,但周遭的聲音很容易干擾,他會閉上眼睛聽診降低外界影響,有次竟然還聽到小朋友說,「媽媽!醫師睡着了!」跟小朋友互動很有趣,他們沒有什麼心機。
「兒科醫師就是靠一雙手、一個聽診器,還有一顆心看診。」陳銘仁表示,兒科是人力密集產業,不像其他科別有超音波、心導管等重裝備、重武器,因此在論量計酬的健保給付下,不再受到青睞。
陳銘仁(左)在偏鄉爲當地民衆看診。圖/陳銘仁提供
憶偏鄉服務 都得自己來
陳銘仁說,他剛當醫師那年,兒科醫師招考6人,卻有超過百人報考的榮景已不再,現在則是出現史無前例的兒科招不滿狀況。兒童的醫材跟成人不同,時常缺貨,健保不給付,或是廠商不願意製造,建議政府應適度開放自費醫療,讓經濟許可又願意付費的民衆有更多元的醫材選擇。
「臺灣醫療資源分佈不均,我早期在偏鄉服務時相當有感。」陳銘仁說,他在宜蘭、雲林、臺東等地待過,「在偏鄉行醫比較有成就感,大家都要靠你,但樣樣都得自己來。」他曾請纓去蘭嶼服務,雖然只待了一個月,但當時接觸過的每個患者到現在仍印象深刻。
當時蘭嶼電力設備不完善,晚上得點蠟燭,電話線路也沒建好,陳銘仁的工作跟生活起居都在衛生局,現在回想,仍歷歷在目。曾有一天晚上民衆敲門,請他到部落幫罹患肺炎的媽媽看病;也曾在半夜幫從牀上鋪摔下來的學生治療骨折;甚至忘記打麻醉就電燒菜花等。現在擔任院長的他,也鼓勵學生趁年輕多出去走走,不只累積經驗,也可獲得一生難忘的回憶。
陳銘仁說,在偏鄉行醫有成就感。圖/陳銘仁提供
愛旅行爬山 想試超慢跑
醫院生活之外,陳銘仁喜歡旅行,不只會泳渡日月潭、攀爬玉山東峰,更熱衷自助旅行,曾走訪埃及,並在歐洲旅遊一個月。爲了健康,疫情前他每天晨泳,疫情後改爲每天走跑步機、騎飛輪,接任院長後,雖然工作更繁忙,但他打算嘗試「超慢跑」運動,維持運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