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講堂/落實醫療分級 吳子鈞重視生活化醫學

臺中宏恩醫療體系總院長吳子鈞。記者趙容萱/攝影

77歲的宏恩醫療體系總院長吳子鈞,是一名神經外科醫師,在1972年創立臺中宏恩醫院,如今已邁入第52個年頭。之後因應社會需求,陸續創設龍安分院(精神專科醫院)、2家護理之家、2家康復之家,員工數300多人。醫院順着政策走,落實醫療分級,重視「生活化醫學」。

吳子鈞是彰化鹿港人,兒時搬到臺中,因父親飽受胃穿孔接受3次切胃手術的病痛折磨,因此立志要當醫師,也順利考取中山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即進入臺中澄清醫院服務,主攻神經外科專科。

當年吳子鈞看診接觸的多爲中低階層病患,感受到窮人貧病難以負擔醫藥費的痛苦,立志要蓋窮人醫院協助弱勢,於是在1972年創設宏恩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約一半患者爲中低收入戶或申請補助個案。

爲精神病患設分院

2002年因爲高中同學、時任臺中市衛生局長林瑞欣的一句話,「中部缺精神專科醫療機構,患者只能遠送東部,仍一牀難求。」吳子鈞思考當時社會氛圍,民衆不願與精神專科醫院爲鄰、少有醫院願意投入,有迫切的需求,因此創設龍安分院爲精神專科醫院,並於2004年營運,總牀數184牀。

吳子鈞指出,某年除夕夜,他和妻子林豐麗探視龍安分院留守的醫護人員,發現一名40歲男病友沒回家圍爐,患者說「家裡的牀早就被家人丟掉了!」夫婦倆聽了很心酸,爲了讓無家可歸的精神病患者有個「家」,於是在彰化芳苑購買一甲地捐給宏恩基金會,並募集善款興建150牀的慢性療養機構「喜願家園」,於2018年4月營運。

家庭醫師着重衛教

醫院經營首要落實醫療分級,吳子鈞說,宏恩醫院屬於地區醫院,應扮演好「家庭醫師」角色,協助重症患者轉診到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治療輕症患者,並着重「生活化醫學」,很多疾病是生活習慣不好造成的,透過衛教,讓民衆從生活中進行保健。

吳子鈞指出,宏恩醫院肩負預防醫學責任,積極推動社區健康促進、舉辦健康講座,也添購高階健康檢查設備,例如肺癌篩檢的低劑量電腦斷層、大腸癌最新式篩檢的NBI290型內視鏡等。

吳子鈞(右)時間都留給病人、做公益,圖爲吳子鈞與病友互動。圖/吳子鈞提供

提供員工醫療資源

醫院管理方面,吳子鈞充分授權,他認爲,重點是把員工當成家人,多鼓勵員工,「員工的事就是我的事」,員工要進修、小孩升學、眷屬遇到的困難等,他都會盡力協助,並享有宏恩醫療體系看病免掛號費、住院費用優惠,讓同仁享受最好的醫療資源。

善設置喜願家園

「佈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是吳子鈞的座右銘,「行醫助人是興趣也是工作」,他樂此不疲。執業至今,他以醫院爲家,24小時待命,就爲了方便看診,時間都留給病人。多年前夫妻倆投身公益,也因兒女都是醫師,經家庭會議取得共識,將全部資產投入慈善事業,不留給兒女,設置宏恩會福利慈善基金會附設「喜願家園」。

訓練肌力吃七分飽

吳子鈞一輩子省吃儉用,西裝褲、外套縫縫補補十年同一件,開的是平價的汽車。爲了防跌,他每週固定抽出1小時進行肌力訓練,也因每日工作時間長,在醫院時會盡量爬樓梯或快走運動;飲食清淡,平時二菜一湯,吃七分飽,偏好吃魚、水果,喝白開水或靈芝茶,讓他活力滿滿。

閒暇時,吳子鈞喜歡閱讀醫學、管理、勵志、財經等文章或報導,欣賞畫展,聽老歌及古典音樂,如世界三大男高音、奇異恩典等;也喜歡旅遊,看沿途風景、建築、招牌,還想學攝影及唱歌,但因爲工作實在繁忙,每天除了睡眠外,都在看診,時間都給病人了,難有休閒時間。

吳子鈞每日工作時間長,在醫院工作中養成儘量爬樓梯。記者趙容萱/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