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價瘋漲 恐炸開通膨壓力鍋

一場疫情打亂全球供應鏈,繼缺箱、少櫃塞港之後,節節上漲的運價衝擊全球貿易,甚至恐引發通膨疑慮。大型貨代業者粗估,許多商品運費貨價逾五~六成,加上輸美關稅、港到門等其他費用,幾無利潤,若將相關費用轉嫁消費者產品售價格勢必攀升,近期市場出現低單價商品的企業,面對高貨價紛傳棄約現象

貨櫃短缺與運價暴漲大大提高出口企業經營成本資金週轉壓力加大,貿易商除了將成本轉移到產品售價,也開始減少訂單

上海交所11日發佈SCFI貨櫃運價指數最新報價來到3,703.93點,周漲幅2.5%,再創歷史新高點。其中,熱門的美東線報價上漲0.9%、達8,554美元,美西線報價4,658美元,若加計旺季附加費、買艙費等,實際上美西線市場行情來到七、八千美元,萬海航運18日新船首度行駛美東線,每40呎櫃報價約1.2萬~1.5萬美元。

歐洲線也上漲7.9%、達6,355美元(20呎櫃),地中海線上漲5.4%、達6,272美元。上週德魯世界貨櫃指數顯示,從上海到鹿特丹每40呎櫃運費首次突破一萬美元。

據瞭解,7月1日起海運公司要再加一輪附加費。6月1日、15日船公司已加過兩輪附加費,有的加價較5月增加近5,000美元。

貨代業者指出,業界面臨二大供應鏈困境:一是運費上漲帶來成本挑戰,二是船期延誤帶來營運困難。業界看法是,可能要到今年第三季旺季過、或至2023年初供需纔會逐漸平衡。目前貨櫃航運市場轉爲賣方市場,但多國企業面對高運價也不想忍了,諸如韓國德國直指運費不斷上升,卻存在貨櫃不足、運力短缺、準班率下降等瓶頸,已損害供應鏈。上週,韓國反壟斷機構以聯合操縱運價,提高韓國-東南亞航線運費,對23家違規航商開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