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老中青3代傳承 重現早年捕烏文化
雲林縣四湖鄉老中青3代傳承搭建「烏倉寮」,重現早年捕烏文化。(張朝欣攝)
雲林縣四湖鄉老中青3代傳承製作「捕烏竹筏」,重現早年捕烏文化。(張朝欣攝)
雲林縣四湖鄉爲國內捕撈烏魚的重要基地,早年沒有漁港,漁民只能在沙洲搭建「烏倉寮」、製作竹筏捕烏,漁港興建後捕烏文化日益消失,地方文史工作者因此舉辦「捕烏文化夏令營」,將捕烏相關技巧傳承給年輕一代,藉以記錄早年的烏魚文化。
「捕烏文化夏令營」由四湖鄉地方文史工作者向雲林縣政府爭取經費,舉辦爲期4天3夜活動,鄉內耆老、中生代漁民教導25名大專學生「漁村捕撈技術」、「搭建烏倉寮」、「製作捕烏竹筏」,3日在箔子寮漁港旁舉辦成果發表會,重現早年克難式的捕烏情境。
學生們表示,這幾天他們學習如何拋撒漁網、用稻草搭「烏倉寮」、如何捆綁竹子才能讓竹筏更堅固,過程中也深入瞭解海域差異、漁網種類、漁產特色等在地捕烏文化,以及早期漁民捕烏的辛苦與智慧,可說是獲益良多。
地方耆老回憶過去,「烏倉寮」是四湖鄉箔子寮地區特有的生活記憶,早年沒有漁港,漁民在冬至前後聚集在海邊捕撈烏魚,爲了把握最佳時機,便在海邊沙洲搭建「烏倉寮」暫時棲身,以便隨時出海捕魚,直到1981年箔子寮漁港啓用,「烏倉寮」才功成身退。
四湖鄉長蘇國瓏、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副處長陳美燕等人指出,此次活動造成極大的迴響與認同,當地居民及耆老看着「沙洲中的烏倉寮」與「失傳1甲子的竹筏」,喚醒塵封已久的記憶,也找回海口家戶間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