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裡放一座月光山
漫步在東高,作家彭樹君覺得彷彿可以放心過着與世無爭的小日子。(楊之儀攝)
聽說,有一座山,它的名字是「月光」,這讓我心中開始滋生許多想像。
是誰爲這座山取了這麼夢幻的名字?是因爲這座山上的月光特別美,還是因爲在夜晚,它會像月亮一樣發光?
我想去月光山看看,因此在網路上搜尋關於它的資訊,得到以下資料:
「月光山是高雄美濃區與杉林區的界山,也是美濃山系的最高主山,海拔高度649公尺,與旗尾山系連成一脈,位處於玉山山脈支系的最尾端,向西面可見旗山溪蜿蜒流經大林、圓潭,遠眺內門,向東面則是美濃市區。月光山山頂弧度有如初月形狀,因而得名。」
這些資料讓這座以月光爲名的山多了幾分真實,但我並沒有細看關於它的照片,在我親自到訪之前,我想要保留對它多一些些的想像。
我想像它有綠樹成蔭的登山步道,沿路開滿了不知名的野花,走在其中,迎面而來的是帶着芬多精氣息的涼風。我閉上眼睛深呼吸,只覺得自己的肺葉彷彿也成了山中的草葉,充滿清新綠意。
一路上很寧靜,樹梢有鳥鳴,葉間有蟲唧,空中有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響。心更靜下來一些,還能聽見琤琤𪻐𪻐的流水聲。有一條溪藏在山的深處嗎?水聲像是一道提示,令人心中生起探索秘境的想望。
黃昏之前我到達了山頂,那兒有一座幽靜的湖,湖邊有一棵開花的樹。不久,月亮升起,月光將湖面的水紋照耀成金波盪漾。我坐在樹下,好似終於找到追尋許久的答案,完全沉浸在此時此刻的美好當下。
在想像中我身歷其境,彷彿那一切都是真實的發生。
還沒有到月光山之前,我已經愛上了這座山。
我心裡想着月光山,然後來到了與它相距不遠,同樣位於山間的茂林。
茂林舊名多納,地處高雄東部,有濁口溪流貫,位居中央山脈南麓,是魯凱族的家鄉,也是紫斑蝶的棲地,風景優美,人口稀少,具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與充滿原住民風情的文化特色,還有樂天又堅韌的人們。
2009年八月的莫拉克風災帶來摧毀式的水患山崩,造成茂林巨大的傷害;2010年3月4日,發生在茂林與桃源交界、芮氏規模6.4的大地震,又再次重創了茂林。但現在已看不見傷害的痕跡,這是大自然本身就具有復甦的能量,也是此地的人們災後努力重建的結果。
「得恩谷民宿」的手工麪包、「芭特芙萊」的創意美食、「小米之家」的小米酒、「妮娜的廚房」的竹筒飯和紅藜茶,都各自展現了不同的特色。我一面品嚐一面心想,是怎樣堅毅的心可以挺過連續災難並保持對上天的信任,又是怎樣柔軟的巧手可以做出如此細膩的美食?
同樣具有巧手的還有「烏巴克藝術空間」的女主人,她做了許多美麗的琉璃珠,這種傳統的原住民手工珠子顏色鮮豔,被視作寶物,人們相信它們具有天神與祖靈的力量,上面的圖騰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意義:太陽之珠象徵永恆誓言與不變的承諾、尊貴之珠象徵高貴與地位、孔雀之珠代表堅定不移的愛情、豐碩之珠代表米倉豐沛財庫盈滿、眼淚之珠代表思念、勇士之珠代表守護勇敢與成就非凡、織女之珠代表貞潔、土地之珠代表地權財富、宇宙之珠代表浩瀚無極周而復始的神秘力量。
我帶走了這美麗的手工琉璃珠,希望可以得到護佑與能量,無論未來的人生是順境或逆境,也能像此地的人們一樣,擁有度過一切苦厄好壞的柔軟和堅強。
離開茂林之後,我還是沒有去月光山,而是來到六龜。
相傳在六龜大橋不遠的河牀邊,曾經有六塊巨石,每逢雨季溪水暴漲,滾滾洪水常常淹沒兩岸,但不論水勢多麼湍急,這六塊巨石總不會被水淹沒,遠遠看去,彷彿是水面載浮載沉的六隻大烏龜,這就是六龜地名的由來。其中最大的一塊巨石設有神位,被當地居民視爲守護神靈,如今也只有它還存在,其他五塊則不知去向。六龜四面環山,五分之三的面積是山林,五分之二爲農耕與其他,盛產水果,其中以黑鑽石蓮霧與金煌芒果最有名。
置身六龜,只覺得放眼望去都是綠色,這也使我意識到,原來高雄東部是被山林環繞的啊!
我愛山,就住在山邊,山不只是我的家,也是我心靈的原鄉,只要走進任何一座山林都有彷彿回到家一般的自在與安心。即使物換星移,山總是在的,隨時可以承接我的疲憊與心事,讓我得到源源不絕的滋養。
也曾走過許多其他國家的山林,但我還是覺得臺灣山林之美世界第一,這是生活在臺灣的幸福。然而以前只去過北部的山、中部的山與東部的山,現在才見識了南部的山,也纔算初步完成了對自己所生長的這片土地的踏訪。
有山就有水,六龜除了有荖濃溪流過,還有寶來與不老兩座溫泉,這是六龜美好的觀光資產。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六龜也是許多名寺大廟的所在之地,還有著名的葛印卡內觀中心亦在這裡開設據點,爲此地更增添了幾分清修淨土的氣息。
春天的六龜開着粉色花朵的花旗木,這美麗的花樹又名泰國櫻花、珊瑚櫻、琴葉珊瑚、三月櫻、平地櫻花、絨果決明,而我最喜歡的是「陣雨樹」,只要想像着花落如陣雨將是何等美景,就好想在這裡待下來,全心全意看着花開,也全心全意看着花落。
在美濃 享受客家味
但我終究離開了六龜,卻依然沒有前往月光山,而是來到美濃。
清朝年間,美濃原名彌濃。彌,因爲以水爲源且汲用不絕;濃,因爲此地居民以農爲生。日據時期,彌濃改爲日本地名美濃,沿用至今。美濃是南臺灣最著名的客家文化地區,境內客家人佔了全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來到這裡,處處可見純樸的客家風情。
多年以前我曾經來過美濃,多年以後再訪,感覺依然如故。美濃像是一個恬靜的姑娘,巧手心細,氣質清新,個性溫和,相處起來十分舒服。美濃雖以紙傘與粄條出名,其實這裡的菸葉、陶藝、香米、水蓮和白玉蘿蔔也很出色,而且美濃還培育出可口的橙蜜番茄,那美麗的橙色一如南國的陽光,是我非常喜愛的水果。
所以當我看見許多人家外面的庭院裡都栽種着橙蜜番茄時,心中升起無限的羨慕。多好啊!拿個籃子走出家門,就能現摘最新鮮的水果,這是我夢寐以求的生活。
美濃有一種歲月悠悠的緩慢與平靜,讓人覺得可以在這裡放心地過着與世無爭的小日子。此時正是瘟疫蔓延全世界的當口,但在中山路沿着水圳散步,走過戶戶栽着花朵與芭蕉的人家,看着眼前的白雲綠樹,只覺得一切的災難、動盪、焦慮和不安都是天邊雲煙,在這世界的一角,美濃呈現一貫舒緩安寧的情調。
美濃的客家美食當然很多,而人情更是難忘的美味。「水圳粄條」的店主聽說我喜歡橙蜜番茄,就熱情地準備了一袋讓我帶走,一路相送時還順便摘下路邊幾顆已熟的塞進我手中。夜宿「美綠生態園區」,第二天豐盛早餐裡的客家泡菜令我驚豔,探問可否賣我一罐?店家堅持只送不賣,而且在場人人有份。雖然只是一些微小的舉動,其中卻有樸實的盛情,而且正因爲微小,所以可見這就是美濃人日常待人的方式。
美濃的好山好水不只孕育出美好的作物,也培養了美好的人心,讓旅人感受到美好的人情。
在旗山 看見臺青蕉
離開美濃,下一站依然不是月光山,而是旗山。
旗山舊稱蕃薯寮,據說是因爲清朝年間,有位婆婆在此搭建茅舍賣蕃薯糊,成爲來往旅人休憩據點而得名;日治時代,以境內有一座峻峭如迎風飄揚的令旗一般的旗尾山,改名旗山。
人家都說這裡是香蕉的故鄉,畢竟臺灣是香蕉王國,而旗山香蕉品質絕佳,曾經佔了出口日本的大宗,也爲此地帶來繁榮,雖然香蕉產業今非昔比,但旗山所擁有的人文歷史卻成就了獨特的地方風情,旗山老街到處都充滿了巴洛克式建築的古蹟,具有百年光陰的旗山車站更是堆疊出一整個世紀的故事。
老街上的「臺青蕉」是王氏父子與一羣志工所組成、以香蕉爲主題的創意工坊,他們成立協會並出版書籍,推動在地生態環保與人文關懷,也紀錄旗山文化現況。看着年輕一代眼神發光、侃侃而談他們所做的事情與對未來的願景,令人動容,而在一路走過來的路上,從茂林、六龜到美濃,我也在不同的人們身上看見了同樣的眼神與同樣的熱情。
於是我知道,這片土地是被愛的,是有傳承也有希望的,或許有些舊有的會漸漸沒落,但一定也有些新生的會漸漸興盛。
我終究還是沒有去到月光山,但我走過的地方都成爲了回憶,被放進了心裡,而那尚未抵達之處則是有待完成的心願,在我離開這裡之後,給了自己一個再回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