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基層茶山生金,履職爲民鄉村振興
1月6日,雖然已經退休半年,但來自於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西龍鎮金花村的市人大代表徐志祥履職的腳步並沒有緩下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如何解決?村裡引進的茶加工企業如何落地投產?有關茶業用電用氣的人大代表建議落實得如何……
“不能做只開會的代表。”從支部書記到縣人大代表,再到市人大代表,紮根基層21年的徐志祥,始終關注着羣衆生活、羣衆收入,圍繞交通、醫療、產業發展等開展主題調研,形成《關於在青神觀金段增設成樂高速出口的建議》《關於管好用好閒置國有資產的建議》《關於加強農村醫療體系建設的建議》《關於解決茶葉加工用電用氣實行同步、同網、同價的建議》等建議30餘條。
他,帶着村民收入翻了幾番
四川茶史悠久、茶文化氛圍濃厚,據《華陽國志》記載,川茶在周武王時已列爲貢品,“國有芳,香茗”。但與“四川茶業十強縣”接壤的青神縣西龍鎮金花村,發展茶產業的歷史並不長,僅20餘年。雖然當地大部分茶農對四川茶文化歷史並不瞭解,不過卻清楚記得是“20多年前,我們種的是老川茶,徐志祥把新品種引進來,他帶着我們收入翻了幾番”。
在金花村,徐志祥是一個響亮的名字。20世紀末,村上很多困難家庭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繫,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爲零,村委甚至處於“負資產”的狀態。2003年,在金花村土生土長的徐志祥放下自己小有成效的茶廠生意到村“領頭”,挑起村委會主任、縣人大代表的重任。
“人大代表爲人民。”上任之初,徐志祥憑着多年的茶葉收購經驗,把“農民增收困難”的根本原因——產業不強作爲重中之重。當時,金花村有300畝茶山,種的全是老川茶。有着四五年茶葉經銷經驗的徐志祥很清楚,老川茶雖有品質優勢,但發芽晚、芽頭較小、產量低,隨着市場行情變化,尤其是在21世紀初,受到良種茶和外地品種的衝擊,導致老川茶價格走低,茶農收益甚少。但同樣的種法,若換成暢銷的新品種,產值至少可以增加1倍。
在徐志祥看來,推進茶葉產業轉型,金花村“天時地利人和”兼備:當地生態環境優良,與“茶葉大鄉”夾江縣原梧鳳鄉接壤,再加上徐志祥手裡還有一些渠道資源,新品種定能給老茶山帶來不一樣的氣象。在他帶領下,村裡召開村民大會、黨員大會、小組會,宣傳品種改良的好處;組織村民代表、村小組組長、村委會委員多次到四川省農科院在雅安市名山區的茶葉試種區、樂山市夾江縣等地學習考察,瞭解哪些品種茶葉效益更高,提高農戶退老改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004年年初,金花村種下第一批5萬株新茶。到2006年,村裡300畝老川茶茶山全部完成了改種。
他,打通產業發展梗阻
一株株新茶種下去,一排排茶樹沿山起伏……在金花村的帶動下,西龍鎮越來越多的村民變身茶農。
這些年裡,徐志祥養成了沒事就去茶山轉轉、跟茶農聊聊的習慣,一方面動員還在遲疑的農戶種茶,千方百計發展壯大特色茶產業;另一方面依法履行代表職務,充分發揮代表作用,全心全意當好人民羣衆的代言人,讓更多利好政策惠及百姓。到2015年,金花村茶葉種植面積已達到3000餘畝。
引進的都是優良品種,茶葉品質不遜色於一些名茶,但是很奇怪,金花村茶產業發展陷入尷尬:不光賣不上價,而且下樹率不高,很多茶直接不採摘,因爲採了可能人工費就賺不回來。
金花村幅員面積9.1平方公里,山地多,且位於縣城最西邊,受此影響,村上的交通發展歷史欠賬較多。由於道路不暢,大車進不來,農產品運不出去,茶農要想賣茶葉全靠自己揹着去,路途的艱辛對走慣山路的村民來說不是難事,難的是揹出去的茶葉還常常被壓價。
“好茶難出山!”回憶起幾年前的情況,徐志祥感慨良多,“修路,打通茶產業發展瓶頸,依靠手裡的茶園增加收入,一直是羣衆的熱切期盼。”
2016—2019年,已是市人大代表的徐志祥,連續四年將“在青神觀金段增設成樂高速出口”的建議帶到了會議上。
四年的努力換來了成果。經多方爭取和協調,2019年5月,成樂高速擴容(青神段)及連接線項目啓動建設;2021年9月,成樂高速擴容(青神段)及連接線項目正式通車,金花村搖身成爲青神縣的“門戶”:4.5公里雙向六車道的連接線穿村而過,開車到成都、樂山的時間分別縮短到80分鐘、30分鐘。
“進村收茶的茶商一年比一年多,光今年就有幾十個茶商來收購,不用出村,在家門口就可以把茶鮮葉賣出去了。”茶農劉術瓊說,除了像她這樣直接將茶鮮葉賣給茶商,村裡也有年輕人自己炒茶,通過快遞公司上門收貨,將茶葉發往全國各地。
他,催生特色產業蝶變
如今,金花村茶葉種植面積已有4000餘畝,全村超過95%的農戶參與種植,輻射青神全縣茶葉種植面積約5萬畝,年產茶鮮葉2.3萬噸,2023年實現產值3.6億元。
規模上去了,交通也暢通了,可西龍鎮的茶鮮葉收購價格還是比周邊縣低5元—20元。爲什麼?
“夾江縣有40多家茶葉加工廠、合作社,而我們縣的茶產業發展雖然已初具規模,但卻沒一家像樣的茶廠。”徐志祥算一筆賬:按1畝摘茶鮮葉2000斤來算,青神縣1畝茶要比周邊縣少賣1萬元—4萬元。
怎麼降低差價?徐志祥早就心裡有數。他充分利用曾經的茶廠資源,通過熟人聯繫省內外茶企,希望能引進幾家企業。“茶農直接跟企業交易,少了中間收購商周轉一圈,價格自然就可以高起來。”
2023年9月,兩家茶企到西龍鎮考察,並簽定了“意向協議”。可讓徐志祥疑惑的是,這兩家企業入駐的事情最後都“黃”了。
“在我們這兒,茶企執行0.88元—1.1元每度的工業電價,而周邊縣茶企則享受不到5毛1度的農業生產電價,人家憑啥子來這兒?”徐志祥找出了問題所在。2024年1月,徐志祥將《關於解決茶葉加工用電用氣實行同步、同網、同價的建議》帶到了眉山市人民代表大會的會議上,希望讓眉山茶葉加工企業和周邊企業在同一起跑線競爭,更大力度扶持茶企業培育壯大,更好招引一批有帶動力的市外優質企業來眉投資發展,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羣衆增收致富。
市發改部門對此高度重視,先後4次會同電力公司、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以及市人大代表徐志祥進行座談會商。經協調,自2024年4月1日起,不僅是青神縣,眉山全市的茶葉初加工用電都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政策。同時,還在進一步推動政企協商,探索多種氣源保障,以降低茶葉加工用氣成本。
關於未來,徐志祥有着憧憬:青神縣綠色食品產業園早日建成,聯農帶農的各類茶企業早日落戶,老百姓的農產品不出村就能賣個好價錢!(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