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的智慧:窮人在埋頭苦幹中變窮,富人在“三不努力”中變富

現在還有人說靠埋頭苦幹就能變富,如今這個變化飛速的時代,靠埋頭苦幹,基本不可能變富,甚至很多窮人還會在埋頭苦幹中變窮。

那些富人到底是靠什麼變富呢?答案可能會有些顛覆你的認知,很多富人不靠努力變富。

先別急着否定,這個結論是,我經過大量的實踐以及結合了頂級富豪張磊智慧總結歸納出的。

張磊很多人可能沒聽過,但你一定聽過他投資的企業,比如騰訊百度藍月亮。

他在投資上長期保持着重倉中國的原則,這也使得他在短短15年的時間時間裡變成了高瓴資本創始人,從0到掌控5000億。

他最近出了一本新書叫《價值》,蘊含了他畢生的財富智慧,我仔細研讀了好幾遍,受益匪淺。

張磊曾提到這樣的觀點,窮人在埋頭苦幹中變窮,富人靠三個不努力變富。

不妨認真看看這三個不努力,很可能就會是你變富的契機。

01

爭論上不努力

在《價值》裡張磊提到富人往往會靠爭論上的不努力去變富。

張磊在成長的過程中,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傾聽和表達。

每次對話,他的表達只佔整體時間的30%以內,這使得他人緣非常好,大家也願意和他合作,甚至聽取他的建議。

這其實就是爭論上不努力的作用,人都不喜歡別人說個不停,但自己卻想說個不停。

反過來想,當一個人經常不表達,而你可以總是表達時,你就會很爽,然後你會覺得你眼前這個人太好了。

人還有一個心理傾向,回饋傾向,也就是你表達多了,會有點愧疚,希望對方多表達。

這時候我們只說簡單的幾句話,對方都會完完全全放在心裡。

在爭論上不努力,我們不僅準確的能表達想法,還能讓對方喜歡自己,後續的合作機會會更多,慢慢你就會變富。

很多窮人在爭論上埋頭苦幹,總想贏了別人,這樣會丟失一羣人脈,聊得越多越窮。

那怎樣做到不去爭論呢?《價值》裡有一個辦法:利益思考法

人性有一個特點:在乎利益,當我們每次想要和別人爭論的時候,只要用利益思考法告訴自己,如果再這樣下去,我會損失多少錢或者損失某個朋友,那爭論的慾望就會小很多。

02

完全超出自己的能力圈,就會不努力

在《價值》裡張磊提到那些能變富的人,當一件事完全超出自己能力圈的時候,就不會努力。

張磊是從巴菲特身上學到能力圈這個概念的,他每一步雖然走得很慢,但一直都在自己的能力圈範圍內,偶爾超出自己的能力圈,隨着時間的推移,成長速度會越來越快,然後就有了如今的成就。

什麼叫能力圈,也就是自己能力範圍能做到的事,如果頻繁做超完全超出自己能力圈的事,埋頭苦幹,首先做事情就沒有反饋,然後心理受挫,接着動力減少。

然後繼續做超出能力圈的事,就更容易受挫,這樣循環下去,心態越來越崩,心態都崩了,又怎麼富的了?

但經常在自己能力圈範圍內做事,你會覺得我太牛了,總是能把事情做好,當信心膨脹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做超出能力圈範圍內的事,做成了信心就會更強,接着會繼續往前走,如果沒做成,本來信心也很強,不會受挫。

這種心態很健康,隨着時間的推移,做事越來越利索,自然也就會越來越富有。

那什麼時候該稍微跳出自己的能力圈,什麼時候又該長期呆在能力圈裡呢?《價值》裡提到了一個原則:37開

也就是當你花了70%的精力都在能力圈做事並且做得非常不錯時,就可以花30%的精力去做稍微超出能力學範圍的事。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科學的比例,能保證你的心態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下,又可以稍微超出能力圈去挑戰自己,增強自己的能力。

03

往前走的時候,也會偶爾不努力

《價值》裡提到那些能變富的人往前走的時候,也會偶爾不努力。

張磊一開始也很普通,甚至他只是一個國企的物料員,但他就是因爲向前走的時候,偶爾不努力,思考自己現在的處境,結果發現完全不符合,後來纔去增加學歷,轉行做現在的事業,有了如今的成就。

如果他當時只知道埋頭努力不去不努力,那可能就只有物料員張磊了,而沒有如今的頂級富豪張磊。

只知道埋頭努力意味着你死磕了一個方向,對大多數人而言,剛出社會前幾年甚至前10年都在尋找正確合理的方向,很少有人一開始就能找到正確的方向,如果你在錯誤的方向上死磕向前走,那隻會越陷越深啊。

但如果你偶爾不努力,多思考、調整一下方向,正確的方向可能就在這樣的思考中誕生了。

那什麼時候該偶爾不努力,什麼時候又需要持續努力呢?《價值》裡提到了一個原則:迷茫的時候就不努力。

因爲當一個人迷茫的時候,一定是現在這條路走得不順暢的時候,有可能是你自己沒走好,但也有可能是這條路不對,所以這時候是思考方向的最佳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