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安胎時機 確保母胎安全
【圖文提供/媽媽寶寶雜誌】文/林奕如;採訪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翁仕賢;攝影/陳炳煌;演出/孕媽咪Selina
得知肚子裡已有新生命時,相信孕媽咪的心情一定非常喜悅,並準備跟老公一起迎接家庭新成員。但是,在胎兒未足月之前,孕媽咪若有陰道出血或子宮規則收縮的情況時,就要特別注意,必須儘速就醫,請醫師診斷病情並幫助安胎,避免胎兒過早問世,成爲早產寶寶。不少孕媽咪在懷孕過程中,會碰到疑似先兆性流產或子宮異常收縮等情形,這時,先別慌了手腳,先從症狀判斷是否可能需要安胎,再請醫師給予適當藥物,延長胎兒週數,自己也要維持良好作息,雙方充分配合下,才能給予寶寶健康未來。
安胎的意義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翁仕賢表示,胎兒未滿37周前,身體發展尚未完全,器官的成熟度還不足,若孕媽咪在未足月以前就發生子宮規則收縮,或陰道出血等情形,可能會導致胎兒早產。早產寶寶除了體重過輕之外,還可能產生視網膜或肺部的併發症,照顧起來也會令家長特別花費時間及心力;爲了避免上述狀況,當孕媽咪發現自己可能有早產徵兆時,就要趕緊安胎,儘可能延長懷孕時間,讓胎兒在子宮內能夠得到足夠的時間繼續發育,降低早產機率,讓寶寶出生後的身體狀況是良好的。懷孕後需安胎的機率以一般孕婦來說,早產率大約爲10%~15%,機率不算特別低,大部份的早產原因不明,過去有早產病史的媽咪有較高機率再發生早產,也跟孕媽咪的體質有關係。有不少孕媽咪聽到自己需要安胎時,都會感到特別緊張,但在懷孕期間只要好好休息,按照醫師囑咐照顧自己,就不會造成嚴重後果。
哪些情況需要安胎翁仕賢醫師表示,胎兒未滿37周前,如果孕媽咪的子宮有早發性的異常收縮現象,或是本身有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無法妥善控制血壓及血糖高低,就會有早產的可能,這些情況都必須列入考慮安胎的範圍內。若子宮頸已經開始擴張鬆開,並伴隨落紅,極有可能是早產徵兆,醫師就會建議孕媽咪住院安胎,方便就近觀察及照護;如果只是單純的子宮規則收縮,卻沒有造成子宮頸的變化及落紅現象,在臨牀上就不稱爲早產現象,而是純粹的早發性子宮異常收縮,這時通常只需要使用一些口服性的安胎藥物即可,讓子宮減少收縮頻率。此外,翁仕賢醫師特別提到,安胎的用意是要延長胎兒在子宮內的時間,時間越久,對胎兒和孕媽咪更有利,但孕媽咪如果破水了,處理的方式就不太一樣。一旦破水,就可能會造成子宮內感染,若在破水情況下安胎,子宮內感染的機會也會跟着提高,通常醫師對於胎兒週數滿34周早期破水的孕媽咪,都不會建議安胎,而是讓孕媽咪提早生下寶寶,預防感染造成胎兒病變。
安胎方式孕期的不同階段,有各自適合的安胎方式,醫師會隨着胎兒週數大小,選擇適當的藥物給予孕媽咪服用,不過孕媽咪也要遵照醫囑,服藥時不可過量,若本身對某些藥物有過敏反應,也要提早告知醫師。懷孕初期(胎兒未滿12周)翁仕賢醫師表示,在孕期第一階段就需要安胎的孕媽咪,通常出現的症狀大多是子宮點狀出血或大量出血,有先兆性流產的現象,這時候使用的安胎方式就是給予孕媽咪口服藥物或注射天然黃體素,另外也有專用的黃體素陰道藥膏,可供孕媽咪塗抹,效果都是提高孕媽咪體內的黃體素,讓胚胎在子宮內能更穩定着牀。懷孕中期與後期(胎兒滿16周以後)當胎兒大於16周,胚胎已趨於穩定,此時需要安胎的孕媽咪,可能就會遇到早產情況,所以醫師通常會讓孕媽咪服用「妳得寶」(Yutopar,臺灣最常使用的安胎藥物),讓子宮能夠放鬆,避免過於緊繃,不停產生收縮情形。翁仕賢醫師表示,另一種長效型藥物「鈣離子阻斷劑」,也是在此階段適用的藥物,因爲子宮收縮必須靠鈣離子幫助,鈣離子阻斷劑可減少鈣離子進入子宮的肌肉細胞,降低收縮頻率,在國外許多醫師也會使用此安胎藥物。上述兩種藥物都建議在媽咪懷孕滿16周之後使用,但如果遇到懷孕12周到16周之間需要安胎,該怎麼辦?醫師通常會建議孕媽咪使用黃體素即可,並配合臥牀休息,保持心情愉快。
安胎後如何休養不管在孕期哪個階段,碰到需要安胎的情況,除了使用安胎藥物幫助孕媽咪延長孕程之外,在家休息還最好的安胎方法。翁仕賢醫師提到,孕媽咪腹瀉太厲害容易引起子宮收縮,相反的,若是便秘也會造成孕媽咪腹部用力,久了也會有相同狀況,雖然飲食上沒有特別禁忌,但爲了減少上述情形發生,食物攝取還是要多留心注意,多喝水、多吃蔬果,避免吃壞肚子。如果平常有上班的孕媽咪,碰到子宮出現異常收縮狀況時,應避免繼續勞累,因爲在精神緊繃的環境下工作或生活,也可能會導致子宮不穩定,孕媽咪不妨藉此讓自己放個長假,專心致力於照顧胎兒,並保持愉快心情,讓自己與胎兒的健康更加穩定;此外,孕媽咪平時可以在家附近走走,適量運動,平時站着或坐着時,同一個姿勢也不要維持太久,否則容易造成下肢水腫及子宮收縮,通常建議孕媽咪站着和坐着都不要超過30分鐘,互相輪替爲佳。有些孕媽咪可能會看到資訊,像是孕婦在牀上要採取何種躺姿纔會對胎兒比較好,但如果這些特定姿勢讓子宮感到不舒服,就必須避免,還是要以自己的身體適應狀況爲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