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夕勇:2021年將是“軟件定義汽車”的發展元年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6月18日報道

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正在面臨百年未遇之大變革。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背景下,汽車產業如何開好局、起好步?車企應該如何發揮技術引領和創新協同?站在新五年起點上,第11屆中國汽車論壇以“新起點 新戰略 新格局——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爲主題全面集聚政府主管領導、全球汽車企業領袖、汽車行業精英,共商汽車強國大計,落實國家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要求,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在主題論壇“主流企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戰略”上,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夕勇表示,經過十餘年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

在雙碳目標約束下,整個新能源化進程明顯提速:今年1-5月,新能源汽車全市場滲透率達到9.4%,從3月開始,滲透率連續3個月超過10%,預計全年銷量能夠達到220萬輛以上,且按照“十四五”年均複合增速30%來測算,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700萬輛,提前一年完成“銷量佔比20%”的《規劃》目標。“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規模化拐點已經真正到來。”

對此,北汽集團以全面新能源化戰略爲引領,積極推進“純電、混動、氫燃料”多線並舉技術路線。“純電方面,我們將以新能源高端品牌——極狐打頭陣,並以此爲基礎,在未來5年向大衆化車型、差異化場景進行滲透;氫燃料方面,北汽福田力爭到2025年累計推廣氫燃料商用車1.5萬輛,到2030年累計推廣20萬輛,全面實現氫燃料商用車的多品類、多場景應用。”

同時,新能源化進程的提速,與智能網聯的普及應用,形成了相互賦能的螺旋上升趨勢。

在智能網聯方面,北汽集團加快“軟件定義汽車”發展速度,提升整車電子電器架構的域控制能力,建立軟件自研體系,落地整車OTA項目。今年4月17日,北汽推出了與華爲攜手打造的全球首款搭載3顆激光雷達量產車——極狐ɑS華爲HI版,邁出了北汽轉向“軟件定義汽車”的重要一步。

以下爲演講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能受邀參加本場主題論壇,圍繞“十四五”中國汽車高質量發展主題,和大家做一個分享交流。“碳達峰、碳中和”不僅已經成爲國家中長期重大發展戰略,也是“十四五”及以後,中國汽車行業必須堅定不移推進的核心主線。藉此機會,結合雙碳目標下中國汽車行業呈現的六大最新走勢,分享幾點思考。

走勢一:新能源化進程顯著提速

經過十餘年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在雙碳目標約束下,整個新能源化進程明顯提速:今年1-5月,新能源汽車全市場滲透率達到9.4%,從3月開始,滲透率連續3個月超過10%,預計全年銷量能夠達到220萬輛以上,且按照“十四五”年均複合增速30%來測算,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700萬輛,提前一年完成“銷量佔比20%”的《規劃》目標。可以說,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規模化拐點已經真正到來。同時,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商用車領域也正在快速落地,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7345輛,實現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到2020年保有量達到5000-10000輛的目標。隨着政策支持落地和示範城市羣效應放大,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會在“十四五”出現集中放量發展。

作爲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重要力量之一,北汽集團以全面新能源化戰略爲引領,積極推進“純電、混動、氫燃料”多線並舉技術路線。純電方面,我們將以新能源高端品牌——極狐打頭陣,並以此爲基礎,在未來5年向大衆化車型、差異化場景進行滲透;氫燃料方面,北汽福田力爭到2025年累計推廣氫燃料商用車1.5萬輛,到2030年累計推廣20萬輛,全面實現氫燃料商用車的多品類、多場景應用。

走勢二:智能網聯升級明顯加快

新能源化進程的提速,與智能網聯的普及應用,形成了相互賦能的螺旋上升趨勢。可以說,智能網聯正在逐步成爲汽車產業鏈的核心,也是新能源汽車下半場競爭的關鍵所在。隨着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等在智能網聯領域的加大投入,以及華爲、小米等跨界力量的積極涌入,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發展進程明顯加快:以自動駕駛爲例,隨着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進入成熟導入期,今年下半年將有一大批具備L3-L4級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型量產落地。可以說,2021年將是“軟件定義汽車”的發展元年。

在智能網聯方面,北汽集團加快“軟件定義汽車”發展速度,提升整車電子電器架構的域控制能力,建立軟件自研體系,落地整車OTA項目。今年4月17日,我們推出與華爲攜手打造的全球首款搭載3顆激光雷達量產車——極狐ɑS華爲HI版,打造全天候、全場景的自動駕駛體驗,邁出了北汽轉向“軟件定義汽車”的重要一步。

走勢三:共享理念融入行業發展

共享理念不僅限於共享出行,而是從更廣維度向汽車行業滲透。在產業資源層面,一方面通用化核心部件,如中央計算芯片、通用智能網聯解決方案等逐步趨同,並進入共享化階段。車企的差異化設計,更多體現在與供應商聯合的用戶個性化開發上;另一方面,包括AI平臺在內的軟件供應商,推動面向用戶開發的工具鏈開源共享,實現資源的更高效整合利用。在商業模式層面,汽車與能源系統加速耦合,以儲能電池爲媒介,汽車成爲新型清潔能源的重要載體之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換電商業模式。汽車成爲移動儲能單元,未來結合智慧城市,解決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不穩定問題,這對於實現雙碳目標作用顯著。

北汽集團較早在換電模式上探索和佈局。截至目前,已形成了從技術、產品、平臺,到產業鏈、資本鏈、生態圈的完整閉環,在北京、廈門、蘭州、廣州等19個城市已投放2.55萬輛換電車輛,累計建成配套換電站255座。北汽福田換電重卡也在礦山、港口、城市建設等場景下,成功實現推廣應用。藉此機會,呼籲各界力量能夠進一步加大對換電模式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共同爲助力雙碳目標實現,開闢新的路徑

走勢四:汽車後市場走向規範發展

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中,汽車產業鏈的利潤分佈呈“微笑曲線”。隨着新車銷售增長放緩、生產製造環節利潤率下降,汽車產業鏈價值重心向商業模式創新和後市場偏移,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根據公安部統計,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保有量已達到2.81億輛,成爲全球保有量最大市場,這將帶來一個空間巨大的藍海。近年來,政府出臺完善一系列關於二手車遷移、稅收,零部件,售後服務等後市場政策法規,使汽車後市場的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市場競爭更加有序,有力推動了後市場的規範化發展。

北汽集團將在“十四五”期間,依託服務貿易平臺——北汽鵬龍,繼續圍繞配件、售後服務、二手車等全產業鏈進行深耕發力。二手車方面:將以二手車交易和服務爲主營業務,打造線下、線上結合的二手車品牌交易服務平臺。電池回收利用方面:將藉助工信部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項目試點重要契機,充分聯合上下游優質資源,共同打造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標杆。

走勢五: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變革

汽車產業鏈長且產業關聯度高。雙碳目標驅動產業變革提速的背景下,產業鏈的組織模式、價值鏈的利潤分配等都在發生深度變革。在產業鏈方面,更多跨界、新型產業主體紛紛加入,極大擴展了原有產業邊界,包括換電、電池銀行、數據運營等創新模式下,更多專業化新型產業主體正在出現;同時,以傳統整車企業爲中心的垂直鏈式產業格局,正在轉向水平網狀結構,不同主體之間的協同、耦合,都將衍生出新的局部產業鏈。在價值鏈方面,動力電池、電子電器等新型零部件供應商的利潤佔比更高,且創新模式下,整合金融服務、軟件更新、數據運營等在內的全生命週期收益,正在創造新的盈利可能。

北汽集團也將繼續圍繞產業鏈協同、價值鏈創新,加大力度。一方面,我們將發揮海納川零部件平臺作用,強化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同時,加強與華爲、滴滴、清華紫光等跨界力量的橫向協同。另一方面,將積極探索全生命週期收益的模式創新應用,比如北汽福田新能源業務,成功打造了涵蓋“產品、運營、金融”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使換電重卡較傳統燃油車,具有很好的總擁有成本(TCO經濟性)優勢。

走勢六:專業化的高端人才需求加大,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

雙碳目標下,傳統車企的加速轉型、新進勢力的持續加碼、跨界力量的相繼涌入,都對新能源、智能化人才產生了巨大的需求,尤其是圍繞研發、營銷人才的爭奪戰,“內卷”愈演愈烈。相關平臺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自動駕駛開發、

智能座艙設計、軟件工程師等崗位需求規模,同比增幅已經接近2倍。這一方面反映了整個產業轉型在提速,對跨學科、跨門類的新型技術研發人才,以及類消費電子的營銷人才,需求規模持續擴大;另一方面,反映了現有行業人才存量結構,不能有效滿足產業實際需求,導致供需嚴重失衡。

面向下一階段發展,企業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平衡,通過合理引進、深度挖潛、體制機制創新等方式,找到適合自身的人才路徑,共同維護行業有序、可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政產學研要共同努力,解決人才培養的錯位、脫節問題,針對行業實際需求,輸出更多專業化、綜合型增量人才。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雙碳目標指引下的汽車行業,正在被電動、軟件、智能等多種要素重新定義,企業轉型已勢在必行。面向“十四五”,北汽集團願繼續與產業鏈上的所有合作伙伴一道,把握機遇、攜手前行,共同開創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