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缺心理評估 醫師:虐待會複製

國內不時爆出兒虐事件,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陳紹祖分析,對孩童施虐的照顧者,可分爲父母及保母兩類。保母部分欠缺心理評估,父母如心態不成熟、物質濫用或藥癮酒癮等因素,都與兒虐有密切關聯性。

陳紹祖分析,以保母來說,現行保母證照制度是以課程及考試進行考覈,未對照顧者的人格特質及心理狀態完整評估。此外,即便有虐待紀錄或前科,只要一改名,就難以查詢。

若保母的性格及壓力調適能力不佳,又肩負着經濟壓力,往往傾向在同一段時間內照顧多名孩童,其中如果有幼童生病難照顧、體質特殊較難學習,保母可能使出各種方法讓孩童停止吵鬧,嚴重時恐失控,動手攻擊或處罰。

父母方面,陳紹祖說,父母心態尚未成熟、物質濫用或藥癮酒癮等,都與兒虐有密切關聯性。當父母覺得被孩子拖累,忽略也是虐待。

「加害人往往也曾經是受害者。」陳紹祖說,加害者幼年時期常有受虐的蛛絲馬跡,容易傾向認爲,從前父母也是這麼對待自己,也還是長大了,爲了解決問題,用暴力對待下一代,並非完全不可以。

受虐者方面,若未成年人常持續哭鬧、需高度關注、身處暴力或犯罪情境、未進入正式體系、年齡及非期望的兒童等特質,均爲潛在較容易引發虐待的危險因子。

陳紹祖指出,有過動傾向、自閉兒傾向或有智力不足等特殊體質的孩童,經常成爲遭施虐的對象,甚至有些孩童受有腦傷,雖然從外觀看不出來,但因智力、自我照顧能力或發展較緩慢,照顧者須格外耗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