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流失文化 再現剽悍西拉雅

佳里農民和石硨。(姚志峰提供)

蕭壠社是西拉雅四大社之一,以民風剽悍聞名。荷蘭人初到此時驚豔於這聚落的壯大,直呼蕭壠爲城,甚至還留下〈蕭壠城記〉一文,是後人瞭解蕭壠社的史料

雖說如此,但也因距離海邊比較近,漢化特別早,文化也流失得特別快。到了姚志峰這一代,只知道「三向」,「每到農曆3月28日,家人會叫我拿着檳榔糉子米酒,騎車到阿立祖那邊三向。」這是平埔族人祭拜阿立祖的特有儀式和稱呼。

阿立祖所在的公廨,位在延平社區旁的北頭洋。北頭洋是巫女(尪姨)住處,而尪姨所在之處,往往是聚落中心。「鄭成功軍隊在下營屯墾後,與北頭洋的西拉雅婦女通婚,佳里居民多是鄭氏軍隊和西拉雅後代。」

姚志峰解釋,這是此區既有道教信仰又拜阿立祖的原因,「阿立祖公廨甚至就在宮廟後面。」

原本經商的姚志峰社造之路之始,便是於2000年時在北頭洋回覆西拉雅歷史文化,「那時蘇煥智縣長,希望可以讓西拉雅文化歷史重生,我也就加入了。」在這5、6年間,他搜尋史料、參考其他平埔族聚落的儀式和歷史,慢慢找回蕭壠社的文化記憶,恢復了夜祭,還建造了個平埔意象園區

「我們發現,要往下游找,才找得到還算完整的文化源頭。」姚志峰表示,因爲清朝的番墾政策,讓部分蕭壠社族人東山鄉東河村遷移,又與鄰近聚落爲敵,不相往來、不通婚也不融合,讓族羣文化完整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