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城市,“世界500強”全面國企化
原創 劉曉博
近日,財富雜誌公佈了2024年世界500強榜單。
中國共有133家公司上榜,比去年減少9家。美國今年共計139家公司上榜,比上一年增加3家。這是自2018年以後,中國上榜的公司數量首次少於美國。
我的關注點是,到底有多少“非國企”進入了世界500強,它們主要分佈在哪些城市。在“頭部城市”中,誰的“非國企”上榜最多。
爲什麼關注“非國企”上榜數量?因爲國企受到政府的支持力度更高,更容易獲得市場準入、銀行貸款,更不容易被銀行“雨天收傘”,還可以通過合併的方式迅速做大規模。事實上,近年來中央和地方的國企都在合併,不斷冒出新的世界500強。
相對而言,外企、民企、混合所有制企業面對的市場競爭更激烈、風險更高,能殺入世界500強往往意味着他們有真正的競爭力,能反映一個地方經濟的活躍度。
跟往年一樣,非國企進入世界500強最多的城市,仍然是深圳和北京。
深圳今年一共有10家企業殺入世界500強,它們是:中國平安、華爲、騰訊、比亞迪、招商銀行、萬科、深投控、順豐、中國電子和立訊精密。
有一些媒體把立訊精密算作東莞企業,其實不對。去年立訊精密第一次進入世界500強的時候,其董事會秘書就聲明他們是深圳企業。該企業註冊地在深圳寶安區,實際運作地跨深圳和東莞,創始人王來春是深圳富士康的員工,後來創業。
在深圳上榜的10家企業裡,華爲、比亞迪、順豐、立訊精密是純正的民企;騰訊第一大股東是南非企業,但大家從來不認爲它是外企或者合資企業;中國平安第一大股東是泰國正大集團,但國內股東持股加起來更多,大家也不把它看做外資企業,而是看作混合所有制企業。
萬科第一大股東是深圳地鐵集團,但沒有絕對控股,仍然是原來創業團隊在管理,也被視作混合所有制企業。
另外三家企業——中國電子是央企,招商銀行是央企相對控股企業,深投控是深圳國企。
所以深圳非國企進入世界500強的一共有7家。此前曾進入世界500強兩家民企——恆大、正威先後出局。
北京有49家企業殺入了今年的財富世界500強,其中非國企、非央企有6家:京東、民生銀行、泰康保險、美團、小米集團、建龍重工。
北京還有一家企業應該上榜,這就是字節跳動(抖音),它去年的營收至少是上榜門檻的2到3倍。此次沒有上榜原因不明,或許是刻意低調。
聯想集團也是著名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它的實際運營總部在北京,但註冊地在香港,所以被統計到了香港。
如果算上字節跳動和聯想,北京是妥妥的非國企上榜第一城。而在傳統印象中,北京是央企總部,市場化程度低的城市。但水深就能養大魚,北京是全國的產業管理中心、風險投資中心,所以也進化爲創新、創業的中心,民企的中心。
深圳和北京進入世界500強的非國企中,結構非常相似,都有先進製造業企業,比如深圳的華爲、比亞迪、立訊精密,北京的小米、建龍重工;都有新業態、互聯網企業,深圳有騰訊、北京有美團、京東;此外,也都有金融企業。
相比之下,北京的移動互聯網企業更豐富一些,深圳的先進製造業實力更雄厚。
浙江省一共有10家企業上榜,其中總部在杭州的企業9家。杭州上榜企業中,非國企有5家——阿里巴巴、浙江榮盛、吉利控股、浙江恆逸和海亮集團。
杭州上榜民企中,從事傳統行業的比較多,比如浙江榮盛主業包括石化、化纖、房產、物流等,浙江恆逸主營石油化工與化纖原料,海亮集團主營有色材料智造、教育事業、健康產業,吉利控股以傳統燃油車爲主,只有阿里是“新業態”。
杭州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雖然以傳統產業爲主,但機制靈活、有競爭力,能在看似利潤微薄的行業掙大錢。類似的企業還有娃哈哈和農夫山泉。
上海有13家企業進入了世界500強,分別是中國寶武、上汽集團、交通銀行、中遠海運、綠地控股、浦發銀行、中國船舶、太平洋保險、蘇商建設、上海建工、上海醫藥、拼多多控股、上海德龍鋼鐵集團。
這其中,只有蘇商集團、拼多多和德龍鋼鐵是非國企。
蘇州也有三家非國企上榜世界500強,它們是:恆力集團、盛虹控股和沙鋼集團。
成都有兩家非國企上榜世界500強:新希望、通威集團。
上榜世界500強國企化程度最高的,是廣州。廣州今年一共有6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全部是國企。
它們分別是:南方電網、廣州汽車工業集團、廣州市建築集團、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廣東省廣新控股集團、廣州醫藥集團。
歷史上,恆大、雪松等民企都曾代表廣州進入過世界500強,但這兩家企業目前都已經退出。近年來,廣州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不減反增,跟國有企業重組有密切關係。
從去年開始,廣州就實現了進入世界500強企業100%是國企,今年繼續維持了這種局面。這在中國一線城市裡是唯一的。
最近兩年,廣州經濟增長不盡如人意,尤其是今年上半年GDP只增長了2.5%。此前,廣州曾連續多年是中國頭部房企最多的城市之一,還是中國汽車產量最多的城市。
最近幾年,房地產陷入深度調整,廣州以民企爲主的頭部房企紛紛“落馬”;而汽車行業則進入了以“新能源+智能化+民企”的新時代,廣州主要是生產傳統燃油車的日系合資企業。房地產+汽車行業的調整,對廣州經濟產生了拖累效應,也是廣州世界500強企業100%國企化的原因之一。
上榜企業≧2家的城市裡, 蘇州非國企佔比最高達到了100%(3家全是非國企),深圳非國企佔比70%,成都佔比67%, 杭州佔比56%,石家莊佔比50%、上海佔比23%,北京佔比12%。
上榜企業≧2家,且全部是國企的城市除了廣州,還有廈門、西安、濟南。
撰寫本文,沒有貶低國有企業意思。國企、民企、外資都非常重要,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掌控在國企手中也有合理性。
但一座城市,尤其是超大、特大城市,如果頭部企業全面國企化,是要引起注意的,它可能顯示經濟的活力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