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換帥A股反彈,一線城市集中鬆綁樓市丨一週熱點回顧

A股探至2635點後深V反彈

在政策利好“組合拳”提振下,A股終於迎來連續反彈。2月8日兔年最後一個交易日,A股全線上漲收官。其中上證指數收漲1.28%報2865.9點;深證成指收漲1.29%,創業板指收漲1.16%。

2024年開年以來,A股持續震盪下行,滬指連續跌破2800點、2700點關口,並一度下探至2600點附近。2月5日週一開盤,A股延續跌勢,滬指一度下探2635點,全市場跌停股數量破千。市場關於系統性風險的擔憂升溫。

當天,證監會罕見一日兩次迴應市場,表示質押和兩融風險可控,並增加平倉彈性;同時緊急召開兩場會議,“會診”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

6日早間,“國家隊”中央匯金公司再次出手救市,表示已於近日擴大ETF產品增持範圍和力度。證監會隨後給予積極迴應,表示堅定支持中央匯金公司持續加大增持規模和力度,將爲其入市操作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和更加暢通的渠道。

【點評】在多部門連續發聲、短期政策發力後,A股終於在兔年最後三個交易日迎來了反彈。久違的大漲提振了市場信心,槓桿資金風險也得到一定緩釋。但10天春節長假之後,這一行情能否持續,還有賴更多積極因素。

吳清出任第十任中國證監會主席

2月7日消息,中共中央決定,任命吳清同志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免去易會滿同志的中國證券監會黨委書記職務。國務院決定,任命吳清同志爲中國證券會主席,免去易會滿同志的中國證券會主席職務。

公開資料顯示,吳清出生於1965年4月,經濟學博士,第二十屆中央候補委員。

吳清曾在中國證監會工作多年,擔任過證監會機構監管部主任、證券公司風險處置辦公室主任、基金監管部主任等職。吳清還在上海市工作十餘年,歷任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黨委書記,上海副市長,上海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等職。

吳清履新後,成爲中國證監會成立以來的第十任主席,同時也是證監會由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爲國務院直屬機構後的首任主席。

【點評】吳清擁有深厚的證監繫統監管背景,又在政府系統任職多年。在中國證監會任職期間,吳清就因嚴打基金行業“老鼠倉”亂象、專事問題券商的風險處置工作等受到市場關注。各方對其出任證監會主席也一直有所猜測和期待。此次中國證監會主席交棒,正處於資本市場“穩市場、穩信心”關鍵階段,吳清將如何帶領證監會,爲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們拭目以待。

1月金融數據實現開門紅

中國人民銀行2月9日發佈的金融數據顯示,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4.92萬億元,同比多增162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6.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5061億元,均好於市場預期。

數據顯示,1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242.5萬億元,同比增長10.4%。分部門看,1月份,住戶貸款增加9801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3.86萬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3.31萬億元。

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爲384.29萬億元,同比增長9.5%,與上月持平。從結構上看,1月份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委託貸款、政府債券淨融資和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同比少增,外幣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和企業債券淨融資同比多增。

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97.63萬億元,同比增長8.7%。狹義貨幣(M1)餘額69.42萬億元,同比增長5.9%。流通中貨幣(M0)餘額12.14萬億元,同比增長5.9%。

【點評】1月新增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雙雙創下歷史新高,表明實體經濟活力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保持在較高水平。1月金融數據實現超預期的開門紅,也有利於提振市場信心,助力實現經濟良好開局。

未來央行對經濟回升向好依然有望保持較強政策支持力度。央行8日發佈的《2023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強調,合理把握債券與信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係,準確把握貨幣信貸供需規律和新特點,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分析認爲,2024年貨幣政策仍有加大實施力度的空間。

1月CPI同比降幅擴大

國家統計局2月8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3%,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

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環比上漲0.3%,漲幅與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相當;同比上漲0.4%,保持溫和上漲。

1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下降5.9%。食品中,豬肉、鮮菜和鮮果價格同比分別下降17.3%、12.7%和9.1%,是帶動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

1月份,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國內部分行業進入傳統生產淡季等因素影響,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同比下降,但降幅均收窄。PPI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

【點評】1月份,CPI同比降幅擴大,主要是上年春節位於1月份,加之同期疫情防控轉段後消費需求增加,導致上年對比基數較高所致。預計在基數和週期性效應逐步減弱、市場需求穩步恢復、惠農益農政策持續顯效等各個因素作用下,食品價格具備平穩運行基礎。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當前全球高通脹背景下,中國物價運行總體平穩,沒有通脹和通縮的問題。IMF等國際金融組織、多個市場上的金融機構也預測,隨着內需持續好轉和外部價格形勢變化,2024年中國的價格水平將溫和回升。

170城3200餘個項目入圍房地產融資“白名單”

住房城鄉建設部和金融監管總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26個省份170個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提出了第一批房地產項目“白名單”並推送給商業銀行,共涉及房地產項目3218個。

商業銀行接到名單後,按規程審查項目,已向27個城市83個項目發放貸款共178.6億元。

而在第一批房地產項目名單當中,有84%的項目屬於民營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開發的項目。

1月26日,住建部召開會議,明確各地以項目爲對象,抓緊研究提出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名單,協調本行政區域內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精準有效支持合理融資需求。住建部作出相關部署後,各地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工作火速推進。

【點評】房地產企業出現債務風險,不代表其所有的房地產項目都有風險。入圍”白名單“的項目很多本身就是優質項目,只是此前被集團債務拖累才導致停工爛尾。以項目爲載體給予融資支持,可以避免金融機構對債務違約房企的所有項目搞“一刀切”。對於銀行來說,從項目層面落地給予融資支持,風險也更爲可控。這次在住建部牽頭下,各地“白名單”迅速落地,在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的同時,也將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

一線城市春節前集中出臺新政鬆綁樓市

本週,北京、深圳接過廣州、上海的接力棒,繼續給一線城市限購鬆綁。

2月6日,北京宣佈,放寬通州區的住房“雙限購”。調整後,在通州區落戶或就業的家庭,如需購買通州區商品住房,符合北京市限購條件即可,取消了在通州落戶或納稅、社保滿三年的限制。

7日,深圳也宣佈放鬆限購政策,調整之後,在深圳落戶就可馬上購房;非深圳戶籍者購房,社保或所得稅繳納年限從5年降至3年。具體規定爲:深圳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2套住房,本市戶籍成年單身人士限購1套住房;取消落戶年限以及繳納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年限要求。非深圳市戶籍居民家庭及成年單身人士能提供購房之日前3年在本市連續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的,限購1套住房。

至此,兩週之內,四大一線城市均已出臺放鬆限購的樓市新政。其中廣州對近郊、市區的限購政策進行了放鬆,上海對外地單身人士購房條件進行了放鬆。

【點評】春節之前,四大一線城市頗有默契地集中放鬆限購,有望對各地樓市形成共振效應。但具體而言,四個城市步伐也有所不同,北京和上海放鬆力度相對較小,即使外圍區域政策也比較謹慎;而廣深樓市政策力度相對較大。整體而言,一線城市樓市政策保持“小步快跑”的節奏推進,二線城市則有望全面取消樓市限制性政策。

碳排放權交易迎來新政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下稱《條例》)近日公佈,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條例》明確,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碳排放權交易應當逐步納入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條例》從碳排放配額分配等六個方面構建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

《條例》還規定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平臺,加強對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的全過程監管。

近年來,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穩步推進。2011年10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等地啓動地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試點工作,2017年12月啓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上線交易。上線交易以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整體平穩,年均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佔全國總排放量的比例超過40%。截至2023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共納入2257家發電企業,累計成交量約4.4億噸,成交額約249億元,碳排放權交易的政策效應初步顯現。

【點評】《條例》構建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爲全國碳市場的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也爲碳市場擴容提供了更清晰的法規指引,將成爲我國碳交易綱領性文件。

2021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以後,運行整體平穩,但數據弄虛作假的問題較爲突出。《條例》以數據質量管理爲重點出臺了一系列規定,並加大了處罰力度,有助於強化對違法違規行爲的約束,保障碳排放數據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