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全球大選年 重塑世界新秩序

川普政策

2024年是全球大選年,將近一半人口以選票選出他們心中的領導人。隨着美國大選結果塵埃落定,2024大選年也來到尾聲。而川普在選前提出的關稅、移民、美國優先等政策,隨着他勝選後,將在全球貿易、經濟、能源轉型等領域掀起巨大的影響。

從1月的臺灣大選到11月的美國總統選舉,明顯受到大環境背景的影響,包括俄烏戰事延燒、中東地緣政治衝突升級,以及美中兩大經濟體貿易紛爭持續對峙。

川普以支持化石燃料使用做爲主要政見。許多人擔心,川普上任後可能廢除美國《通膨削減法案》裡的電動車補貼措施,且他已準備一系列行政命令與公告,計劃宣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同時縮減部分國家保護區範圍,開放更多鑽探與採礦活動,此舉也讓環保人士憂心,全球減碳進程將受到重大打擊。

無獨有偶,儘管全球溫度屢創新高,因極端高溫死亡的人數不斷攀升,但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熱度卻不如以往,原因是選民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荷包問題。雖然歐洲選民仍支持減碳行動,但重點已偏向綠色政策對生計的影響,農業與其他團體對於淨零政策的批評聲音持續升高。

此外,川普在選舉時也強調移民議題,而在他勝選後也宣佈,上任後將動用軍事資產,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還打算擴大對於某些國家的旅遊禁令。投資機構傑富瑞(Jefferies)首席經濟學家庫馬爾(Mohit Kumar)也提出質疑,「許多西方國家因人口老化而面臨勞力短缺問題,這些國家經濟上需要移民,但政治卻朝着反移民方向發展」。

另外,許多政客喊出增加支出或減稅的政見來爭取選票,但這卻可能進一步加劇債務危機。國際信評機構標普全球(S&P Global)警告,美國、法國與其他七國集團(G7)政府在當前選舉週期不太可能遏制債務增加。

英國與法國預算監管機構同聲警告,政府許多支出支票缺乏資金支持,或是成本估算過於樂觀。在美國方面,川普承諾維持2017年推動的全面減稅政策,新執政團隊正在評估進一步減稅的可能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呼籲,各國政府應減少借貸。IMF首席經濟學家古蘭莎(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表示:「今年破紀錄的選舉數量,恐怕導致各國財政計劃更脫軌。」

隨着地緣政治緊張升溫,防衛與安全問題也成爲各國矚目焦點,特別在熱點區域附近國家。比方說,臺灣1月的總統與國會大選話題圍繞在如何應對中國大陸;立陶宛選舉則被提高國防預算的風氣主導。

在美國方面,民主黨內部對於以色列攻擊加薩地區行動態度分歧,共和黨內則大多支持以色列。另一方面,川普質疑北約組織存在的必要性,並聲稱自己能迅速結束俄烏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