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30%!藥師公佈「日本腦炎高風險羣」 沒死也有3後遺症
最近日本腦炎進入流行期,1周內新增5例個案,這些個案都沒有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大部份爲40歲以上的案例,今年度已達31例。究竟什麼是日本腦炎?爲什麼不叫臺灣腦炎或東亞腦炎?日本腦炎與防蚊之間?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疾病,我們如何預防。
一般人對於日本腦炎的印象,停留在小時候曾經打過日本腦炎疫苗,日本腦炎在1934年於日本被發現,1935年由日本人分離出日本腦炎病毒,因此命名日本腦炎病毒。這個病毒和登革熱病毒及之前在南美大流行的茲卡病毒都屬於黃病毒屬的病毒,傳染方式也一樣是經過蚊子叮咬傳染,人類不會直接傳給其他人,在臺灣的主要病媒蚊是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登革熱是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日本腦炎病毒還可以在豬隻、鳥類中傳播,蚊子叮咬感染的豬、禽類再叮人也會傳染給人。
▲日本腦炎的致死率約20%至30%。
身體健康的人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大部分不會有症狀,免疫力較差、小孩、老年人是易被感染的。初期會有發燒、腹瀉、頭痛或嘔吐等,嚴重時能會出現意識狀態改變、全身無力、高燒、腦神經功能損傷、神智不清,甚至昏迷或死亡。由於日本腦炎的致死率約20%至30%,感染後存活病例中,約30%至50%會有後遺症,像是語言障礙、運動肌無力、神經功能缺損等等。
大家不用恐慌,臺灣在民國57年後日本腦炎疫苗納入常規接種,幼兒發病率已大幅降低。因爲年輕一代都已有疫苗保護,目前日本腦炎較常發生在40歲以上又沒有打過疫苗的成人身上,若是常在豬舍、鴿舍、水稻田附近活動,得到日本腦炎的風險較高,建議可自費接種疫苗,或是做好防蚊措施。也提醒家長應儘速帶家中滿15個月以上且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幼兒去接種,避免因感染日本腦炎衍生嚴重後遺症。雖然日本腦炎感染後不一定會發病,但是一旦發病的話,後果會很嚴重,所以一定要多加註意。
這裡悶、那裡痛,親友說吃這個藥卡有效?看病領藥怎麼吃老霧煞煞?用藥治病、要命可能只在一線之間,可不能一知半解!《ETtoday健康雲》開闢新專欄「藥師站臺」,歡迎來信提出你的用藥難題,我們將請專業藥師來解答你的疑惑,幫你顧健康!信箱:lifenews@ettoday.net◎鎖定每日刊文,看看專家怎麼解開難題!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