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74.54%教師選擇信息化教學
新華財經北京7月5日電 (記者沈寅飛)4日,由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指導,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育部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指導委員會與騰訊教育聯合編制的《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2021版)(下稱《報告》)正式發佈。
《報告》顯示,74.54%的教師表示會經常使用電子白板等多媒體設備進行信息化教學,84.83%的學生經常在線上看學習材料,僅有3.82%的職校學生沒有使用過虛擬仿真實訓軟件,學生認可度超90%。《報告》指出,從2018年到2021年,職業院校信息化普及度有了大幅躍升,校園管理系統的全面建成比例從18.3%上升到61%。但從應用層面來看,深層次的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決策管理水平等方面尚有不足,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深度應用任重道遠。
信息化教學常態化 74.54%教師經常使用多媒體上課
2020年的“停課不停學”讓大部分師生體驗了史無前例的大型在線教育實驗。在這個過程中,信息化技術的認可度得到提升。到了2021年,原本生長於線上的信息化技術已經成爲線下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報告》指出,隨着疫情得到控制,師生迴歸校園,線下的實體學習資料重歸學習場景,經常在線上看學習材料的學生比例相比2020年有些許下降,但依舊高達84.83%。除此之外,經常使用“看學習材料”“提交作業”“觀看直播課”和“做測驗題”這幾項在線平臺功能進行學習的學生所佔比例也均超過了50%。
對教師而言,相比教育信息化發展初期,信息化技術也正在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報告》顯示,74.54%的教師表示會經常使用電腦、投影儀、電子白板等多媒體設備教學。
隨着教育信息化教學逐漸常態化,信息化對教學行爲的影響也產生了“進階”。《報告》指出,2018年,技術對職業院校教學支持作用最爲顯著的方面爲提高課堂參與度;到了2021年,認可度位列前茅的爲更有助於多樣化教學方式的實施。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宋賢軍認爲:“信息化、智能化必定會成爲提升職業教育適應性,促進院校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戰略驅動引擎。職業院校用信息化的思維和手段規範了人才培養,深化了產教融合,完善了綜合評價等方面的工作,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提供了範式。”
信息化滲透到實訓教學 虛擬仿真實訓“好評率”超90%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環節,該環節涉及大量的實訓教學,場景複雜,人物交互多,個性化需求比普通教育更爲突出。
《報告》介紹了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調車作業安全效率護航者混合教學”課程案例,爲職業院校解決實訓難問題提供了新思路。該學院引入了虛擬仿真實訓技術,既能還原真實訓練體驗,又避免了培訓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和設備損耗,還可以實現訓練過程的監控,方便學生回顧複習。
不過,儘管虛擬仿真實訓技術對職業教育教學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該技術的使用頻率卻並不高,只有大約28%的教師表示經常使用。《報告》中指出,這可能是由於虛擬仿真實訓技術的相關軟件操作流程複雜、特定專業實訓需求低、公共課課程門檻等。
事實上,包括虛擬仿真實訓技術在內,5G、VR等新技術的應用和普及還受制於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技術水平、認知程度、經費投入、使用成本等,新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尚需要適應和發展。
《報告》指出,虛擬仿真實訓是職業教育新的實訓方式,不會永久性取代實體實訓,但可以替代部分實體實訓,應該成爲下一步信息化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
職校管理信息化逐步普及 系統建設比例大幅躍升
2021年,職業院校在學校層面的信息化系統建設情況也有了較爲突出的提升。《報告》調研了各類信息化管理系統發現,全部搭建完成的院校比例達61%,這一數字在三年前僅爲18.3%。這之中最爲常見的教務管理系統,已有超九成院校建成。
隨着產教融合的逐步推進,職業院校與企業共享信息服務的建設也隨之有了較大提升。《報告》顯示,從2018年到2021年,建設圖書和數字資源共享系統、崗位實習管理系統的院校比例由50%左右提升到了65%左右;校企合作信息發佈服務建設率則在3年間從40%提升至69%。
不過,儘管普及程度大幅躍升,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應用深度卻仍有不足。《報告》指出,學校提供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對優化管理流程的支持作用最爲明顯,但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管理決策科學性與決策水平方面的支持作用尚有不足。
整體來看,職業教育信息化技術在教學應用中逐漸常態化,師生對信息化技術的認可度和熟悉程度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依舊存在新技術應用滯後、虛擬實訓軟件等新技術設備閒置率高、信息化技術應用深度有待拓展等問題。
發佈會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教學與質量處副處長董振華說:“職業教育的信息化核心還是要圍繞職業教育的專業和課程特點,推動數字資源的共建共享,特別是要擴大資源的使用效益,深化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重點是推動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