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樓裡探奇旅

來源:經濟日報

暮鼓晨鐘。作爲中軸線北端的地標建築,位於北京地安門外大街的鐘鼓樓與天安門、端門、故宮構成的朝堂區域共同組成《考工記》所載“面朝後市”的都城規劃範式。如今,在現代科技加持下,古老的鐘鼓樓煥發新的光彩。

走進鼓樓,經過騰退修繕的鼓樓一層恢復了券洞歷史原貌,7個券洞被充分利用,呈現一場名爲“時間的故事”的常設展覽。“序廳”“北京時間”“時間建築”“中國時間”“我的時間”“發現中軸線”6個主題展廳和中心券洞沉浸展廳沿展線分佈,共展出10件藏品、48件輔助展品和裝置、12個交互體驗展項以及6個數字影片。

北京市鐘鼓樓文物保管所所長李蔭心告訴記者,2023年以來,鐘鼓樓的接待量大幅增加,僅2023年就達到40萬人次,比2019年增加約60%。截至目前,2024年的接待量已接近去年全年,“遊客對鐘鼓樓的興趣越來越濃,得益於國家的免籤政策和中軸線申遺成功。”李蔭心說。

怎樣讓鼓樓這個古建築“活”起來?“時間的故事”就是一個大膽嘗試。這個展覽巧妙地將古建築與科技相融合,在不擾亂損壞文物本體的前提下,通過數字技術在歷史空間注入全新展覽內容,以720度沉浸展演及多體感交互,將抽象的文化和歷史概念轉化爲具象生動的體驗。“以空間敘事的方式,把展覽主題、設計形式和古建空間相結合,讓文物建築自己來說話。”李蔭心說。

11時30分,鼓樓一層中心券洞內,一場沉浸光影秀《共鳴》開始上演。觀衆循着鐘鼓之聲,在全沉浸空間內漫步,星宿、二十四節氣、古文詩句等傳統文化元素一一呈現,動態投影在四周牆壁上,隨節奏而變換。歷史與科技交織,四重數字光影藝術讓鼓樓熠熠生輝。

在“發現中軸線”展廳,記者戴上AR眼鏡,體驗了一場飛躍“中軸宇宙”的時空奇旅。不用爬又高又陡的木樓梯,就能在數字復原中輕鬆“登臨”鼓樓二層,欣賞鐘鼓樓周邊風貌及中軸線全景;還可以穿越到700多年前元大都興建的時刻,看北京中軸線的“總設計師”劉秉忠象天法地、興建城邦,感受歷史的秘密、天地的變幻和四九城的心跳……

李蔭心說,申遺成功後,他們計劃成立新的部門加強對文物的研究,包括對文物和歷史的挖掘以及與周邊民俗風情相融合。“鐘鼓樓還將接待更多的外國遊客,致力於讓更多人瞭解中國歷史文化,積極促進文明交流互鑑。”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