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開啓仿生機器人大戰?擼貓彈跳各顯神通,兩院院士坐鎮

新智元報道

編輯:編輯部

【新智元導讀】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賽,今日正式啓動!無論是人形仿生機器人、具身大模型、多足仿生機器人,甚至只是仿生靈巧手,統統可以報名了。評委由兩院院士坐鎮,獎金池更是高達255萬!這兩位正擼貓和原地彈跳的選手,已經是摩拳擦掌了。

今天,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海淀分會場)——人工智能專題論壇正式揭幕。

活動現場可謂熱鬧非凡,並且還在全球同步線上直播。

在大會現場,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許心超以及海淀區委副書記楊仁全首先進行了致辭。

隨後,360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周鴻禕、百川智能CEO王小川、智譜華章CEO張鵬、面壁智能聯創兼CEO李大海等企業家,也紛紛給出了精彩演講。

活動進行到一半,下面這個活動,更是把全場氣氛推向了高潮——

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賽,從今天起正式啓動!

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賽,正式啓動

仿生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等,可以說是具身智能的典型「化身」。

現在,海淀區已經發布了《關於打造全國具身智能創新高地的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重點聚焦具身大模型和機器人整機。

而近200家的機器人企業,讓海淀區擁有無可比擬的產業優勢。。

據悉,這次大賽是國內首次聚焦具身智能的仿生機器人大賽,全球頂尖的具身大模型、仿生機器人創新主體,都將在大賽上亮相!

仿生機器人,聽起來就有很多種類,選手們會怎樣分類呢?

賽制是這樣的——

根據仿生機器人的形態和技術應用分類,大賽共設置了三個主賽道:

- 人形仿生機器人

- 多足仿生機器人

- 具身大模型

以及一個「其他仿生機器人」創新賽道,包括但不限於:

- 水下仿生機器人

- 飛行仿生機器人

- 爬行仿生機器人

- 微納仿生機器人

- 軟體仿生機器人

- 仿生靈巧手等等

在完成報名之後,機器人將開啓第一輪初賽。

進入複賽階段的機器人,會由評委根據技術創新性、實用性、市場前景等方面進行評分選出優勝者進入決賽。

進入決賽的選手,則會經歷更加嚴格的考覈,包括現場展示、答辯和競技環節、實際應用場景測試等等。

兩院院士坐鎮

爲了保證賽事的權威和公平,組委會還請來了兩院院士坐鎮。

下面這些名字,各個都很重磅。

此次大賽,組委會專門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宏爲大賽專家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耀南、中國工程院院士於海斌和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張建偉爲專家委員會聯席主席。

以及,還有20位知名專家學者組成大賽專家委員會,負責各賽道規則制定及評審。

255萬獎金池

更爲重磅的是,本屆大賽提供了高達255萬的總獎金池!

其中,主賽道共設置24個獎項及全能優勝獎9名,第1名獎金15萬元、第2名獎金10萬元、第3名獎金5萬元;創新賽道共設置5名創新優勝獎,獎金3萬元。

同時,還將由市區鎮三級聯動,並協同銀行機構,給予基金、空間、人才、金融等綜合優惠政策落地支持。

看到這,小編已經預感到,海淀區舉辦的這場仿生機器人大賽,將會集聚最顛覆的科技創新、最核心的關鍵技術、最頂級的創意。

而且,消息靈通的小編已經打聽到,下面這兩位來自星動紀元和理工華匯的選手,已經妥妥準備參賽了。

在這裡,先預祝兩位選手比賽成功了!

並且,除了一大批國內外的機器人企業,小編在現場還發現了不少金融投資機構和技術服務機構。

看來,大家都是慕名而來。

畢竟,這場機器人競賽的基礎科技含量之高、學科跨度之廣,讓它成爲最近的機器人賽事中,給人印象格外深刻的一個。

而且,除了機器人的比拼之外,海淀區還邀請了衆多頂尖業界專家學者,在即將舉行的仿生機器人產業論壇上,我們就能聽到這些領域前沿研究成果和產業方向的介紹了。

小編在現場還得知了另一個重磅消息!

據悉,海淀區會格外留意有意向在海淀落地的優質項目,並且會大力配合召開招商推介會。知名投資機構、銀行機構、屬地街鎮、產業園區屆時都會參會。

「政府扶持」這四個字意味着什麼,就不用多說了。

看來這場商機滿滿的活動上,或許又要誕生不少不久後就要放出成果、驚豔全世界的初創公司了。

AI的下一個浪潮:具身智能機器人

可以看到,不管是賽事本身還是產業論壇,都體現出了海淀區對仿生機器人技術的高度重視。

這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AI的下一個浪潮,就是具身智能。

這裡,不僅涉及大模型、人工智能和圖像處理,還有通訊傳感、精密機構,以及自動控制等多個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技術集成。

此前,Figure 01、擎天柱、Atlas、Walker S、宇樹H1等「明星」機器人一登場,就會立刻引起全網轟動。

而就在幾天前,曾推出火爆全網的「炒蝦機器人」的斯坦福團隊,就基於宇樹科技的H1做出了一個能通過觀察人類學拳擊、彈鋼琴、打乒乓球,甚至在電腦上碼字的人形機器人HumanPlus。

而這一輪機器人的寒武紀大爆發中,衆多落戶在海淀區的企業,也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世界首位登上長城的機器人

成立於2023年8月的星動紀元,由清華叉院孵化,聚焦於具身智能的前沿應用,致力的方向是適應寬領域、多情境、高智能的通用人形機器人。

2024年5月,1.65米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XBOT破了一項紀錄——它登上了長城,成爲世界上首位登上長城的人形機器人。

能夠做到這一點,要得益於星動紀元開發的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全棧技術架構,無論是頭部、腰部還是靈巧手,XBOT的靈活性和準確度都有了大幅提升。

現在,XBOT已經可以在草坪、石子路、雪地上穩定行走,還能完成諸多複雜動作,比如上下樓梯、揹負重物、深蹲、跳躍,甚至還能舉重!

其中,極爲關鍵的高扭矩密度模塊化關節模組,以及12個主動自由度的靈巧手,全部是星動紀元自研的。並且,已經完成了多輪迭代,完全實現了成本可控。

一年迭代6次產品

公司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這些突破,背後也離不開身處海淀區的優勢。

首先,公司本身就是清華孵化的,相對於其他任何地方,在海淀的歸屬感是最強的。

其次,在海淀區所擁有的人才優勢和提供的政策扶持力度是非常大的,有助於吸引相關人才加盟,快速開展的研發迭代。

而這也讓星動紀元成功地在一年內迭代了6代機器人。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海外公司(如特斯拉、Figure AI)用到中國的零部件時,運輸的時間和成本可就很高了。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海淀區對於公司非常高的支持力度。

不論是在各種展會上提供露出機會,還是去接待國內外領導的訪問,包括支持企業發展的一些福利政策,都讓公司真切感受到了身在海淀區帶來的與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優勢。

作爲科技領域高地的海淀,十分受關注科研的進展和技術成果的轉化。由此,企業不僅可以申請到專項資金的獎勵,也減輕了企業經營壓力。

對於此次舉辦的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賽,星動紀元認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它能推動技術的合作和交流,另一方面,它還能推動客戶與場景的一些複用。

機器人領域的同行們,可以藉此機會在技術、場景、客戶等方面取長補短,共同推動行業的發展。

核心部件自主可控打破壟斷

開篇我們看到的另一位選手,來自於由北理工仿生機器人團隊孵化出的企業——理工華匯。

一段「倒着走」的現場演示,一下子就引起了圍觀羣衆的陣陣喝彩。(不是倒放)

從2002年推出的第一代起,前五代重點關注運動快速性的平衡控制,第六代、七代重點關注環境適應性的多模態運動,實現了「走跑跳摔滾爬」多模態的運動。

除了腿式機器人之外,理工華匯的輪腿複合式人形機器人,則可以完成最高20公斤重物的快遞運輸。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是,理工華匯的重磅產品——電機關節。

自研伺服電機

在電機關節上,我國過去一直處於被「卡脖子」的狀態。

據理工華匯介紹,雖然電機關節只是核心部件的其中之一,但整個成本佔到了人形機器人的30%,甚至40%。

並且,核心部件的能力,直接決定了人形機器人最終的能力,包括能跳多高、跑多快,以及操作能力和精度。

直到15年以前,國內用的都是德國、日本的進口產品。

在投入了上千萬資金、聯合國內知名研究所後,理工華匯終於在2018年,在自己的機器人中用上了自研電機關節。

相比國際先進的電機,理工華匯的自研電機在某些關鍵指標上直接提高了30%。

衆所周知,想要讓人形機器人真正落地,除了需要做控制本體運動的小腦外,還需要能理解各種任務和自然語言的大模型大腦。

而海淀,同時擁有着大量做大模型的公司,以及相關人才。

一方面,北理工的老師可以更方便地提供支持,幫助實現成果的轉化。

另一方面,學校每年畢業的學生,也會源源不斷地爲公司提供人才資源。

對於即將參加的仿生機器人大賽,理工華匯也表示非常興奮。

理工華匯多年專注的,就是機器人的運動能力。也是在覈心部件和運動控制算法上耕耘了20多年年,才達到如今。

而通過大賽,他們就可以瞭解到自己的優勢在哪裡,和其他企業的差距在哪兒,同時還能促成更多合作。

全國AI發展高地

相信大家已經看出來了,海淀區在下的是「一盤大棋」。

比起更偏商業的展會,海淀區更在意如何幫助企業、投資機構,以及高校院所之間建立合作。

這樣就集各方力量於一體,共同推動科研的進步和成果的轉化,並且更進一步地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此前,在中關村論壇舉辦以來的首個主題日活動「人工智能主題日」上,海淀區就集結了161位嘉賓。

其中,近一半是外籍AI大佬和從業者,直接與世界頂尖水平接軌。而除了諾獎、圖靈獎得主,到場的還有國內外30多名院士,清北港科大等知名高校的校長副校長。

在主題日上,企業、高校等都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最新的成果展示交流。

比如生數科技聯合清華大學的「Vidu」,全球首個低碳、高性能、低幻覺多語言大模型Tele-FLM,登上Nature的光電智能計算等等。

在這次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海淀區還佈局了數據基礎設施、數字全球治理、雲計算賦能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產業互聯這四個方向。

作爲國內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基礎最好、人才資源最集中、研發創新能力最強、產品迭代最活躍的地區。

如今,不僅是機器人,基於芯片、框架、大模型、數據技術與處理服務等全產業鏈部署也已基本形成,並且還集聚企業佔全市70%。

在未來,以海淀爲核心建成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無疑將具有輻射全球的影響力。

那麼,打造這些高科技的現代化產業,海淀的優勢在哪裡?

這就不得不提到,海淀區的人才資源和生態資源了。

人才資源

在海淀,彙集了高密度的人才和生態土壤。

要說海淀區的AI人才濃度,說一聲全國TOP 1應該不算過分。

在這裡,匯聚着1.23萬人工智能學者(佔全市的80%+),和89位AI2000全球頂尖學者(佔全市的70%+)。

全國AI人才看北京,北京AI人才看海淀。

已經「出廠」的人才,密密麻麻地分佈在海淀的近千家企業。海淀的AI企業,直接佔全北京的2/3,全國的1/5。

還在校的人才,也正緊鑼密鼓地培養中。全海淀的37所高校中,設立AI專業的高校,就高達21所。

而配合全球首個人工智能街區概念,海淀區有着清華、北大等37所頂尖高校、10個新型研發機構、5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106個國家級科研機構,以及1300家人工智能企業。

可以說,在人才佈局上,海淀區已經擁有了AI建設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高地的極大優勢。

生態資源

產業方面,海淀區已經集聚了近千家企業,佔全市的2/3、全國的1/6。

100億規模的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已經在這裡落地。

中關村、知春路、學院路這些熟悉的地名,周圍已經率先建起了全國的AI大模型產業集聚區。

憑藉優越的創新生態和商業環境,海淀區爲紮根於此的企業們創造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這也成爲衆多企業,落地海淀的心聲。

不僅如此,海淀還出臺了很多政策,支持企業勇於創新,尤其是對那些機器人企業的研發和應用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在創新創業政策方面,海淀區出臺了涵蓋了支持提供概念驗證、未來產業孵化等「創新平臺15條措施」,進一步去破解要素和成本等,阻礙企業成長難題。

目前,海淀坐擁108家國家級衆創空間、24家國家級科技型企業孵化器、各類創業孵化機構總數達179家。其中的9家孵化器,獲評北極首批標杆範例。

針對產業,海淀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比如《關於加快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以及方案,從AI技術、算力供給、應用場景等,給予精準引導和支持。

其中,北京AI算力平臺3500P算力已經部署到位,計劃在年底部署10000P算力。

此外,海淀也在推動北京人工智能模型語料中心建設,現已有1100TB高質數據集向具身大模型企業提供。

在更細化的具身智能領域,海淀還發布了《打造全國具身智能創新高地三年行動方案》,重點聚焦具身大模型和機器人整機技術。

金融方面,海淀聚焦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醫藥健康、集成電路設計、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等五大細分領域,通過產業投資、產業服務和創業孵化等手段,爲科技企業提供多維度、專業化服務支持。

截至2023年底,直投項目中,涉及人工智能的有39個、醫藥健康爲16個、集成電路爲15個。

由此可見,海淀正一步步地搭建起支撐產業健康發展的「生態雨林」。

在這片聚集着衆多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的熱土上,讓弄潮兒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前進,以拓展人類對AI未來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