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減排工作進入深水區,針對部分行業制定精細化碳污協同治理策略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雷椰 北京報道

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簡稱《三年行動計劃》)之後,去年,我國發布了第三個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在第三階段行動計劃實施已有一年之際,亞洲清潔空氣中心於12月19日在北京舉辦2024中國藍天觀察論壇,與會嘉賓圍繞中國清潔空氣行動實施的成效、進展、挑戰與未來方向等重要議題展開討論。

根據現場發佈的報告《大氣中國2024:中國大氣污染防治進程》(以下簡稱《大氣中國2024》),2023年,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整體六項常規污染物年評價濃度繼續達到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要求,空氣質量較2019年整體改善。

“隨着減排逐漸進入深水區,2018—2020年間PM2.5單位治理成本增加到1000億元人民幣左右。”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在活動中表示,未來應以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爲主要抓手,充分釋放通過結構調整減排大氣污染的巨大潛力,針對鋼鐵、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制定精細化碳污協同治理策略。

減排治理成本增加

亞洲清潔空氣中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付璐在活動致辭中表示,當前距離第三個行動計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的發佈實施,整整過去一年時間,保衛藍天的方向不變、力度不減。距“十四五”收官也僅剩大約一年時間,現階段正值承上啓下的重要關卡,大氣污染防治仍不可鬆懈。

科學評估清潔空氣行動成效,成爲科學界與決策者共同關心的問題。賀克斌帶領團隊進行了相關的科學研究,他在活動中介紹,2013年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次PM2.5排放量持續下降,空氣質量大幅改善,證實了清潔空氣行動的有效性。減排措施的有效實施是PM2.5濃度改善的主導因素。

賀克斌表示,從貢獻來看,“大氣十條”期間,電力工業提標改造、燃煤鍋爐整治、落後產能淘汰以及民用部門清潔取暖,是對空氣質量改善最爲有效的四項措施;《三年行動計劃》期間,民用部門清潔取暖、電力工業提標改造、燃煤鍋爐整治以及移動源排放管控是最有效的四項措施,佔全部措施貢獻的82%。

研究表明,當前清潔空氣行動治理成本正在逐步變化。2013—2017年間全國人均PM2.5暴露水平每降低1μg/m3,治理成本約爲490億元人民幣;隨着減排逐漸進入深水區,2018—2020年間PM2.5單位治理成本增加到1000億元人民幣左右。在各項減排措施中,燃煤鍋爐整治和民用部門清潔取暖治理費效比相對更高,而移動源排放管控的治理費效比相對較低。

鋼鐵、水泥超低排放改造持續推進

根據《大氣中國2024》,重點工業行業持續推進節能降碳與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以鋼鐵行業爲例,2023年超低排放改造提速,累計已有89家鋼鐵企業全面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進展情況公示,涉及粗鋼產能約4.26億噸,已完成《“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和《“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到2025年,完成5.3億噸鋼鐵產能超低排放改造”目標的80%。同時,結構調整繼續取得積極進展,全國化解鍊鐵產能和鍊鋼產能均達到1000萬噸以上。

《大氣中國2024》顯示,水泥行業在化解過剩產能、調整產業佈局等方面的成效顯著,各省超80條水泥熟料線已被拆除或停產計劃拆除,實施產能置換方案。生態環境部於2023年底的常務會議上審議並原則通過《關於推進實施水泥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標誌着水泥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將在全國範圍內廣泛開展。

鋼鐵和水泥行業作爲我國重點排放行業,即將納入碳市場,如何在確保溫室氣體排放減少的同時,有效地減少硫氧化物等傳統的污染物排放,避免對空氣質量造成負面影響?

賀克斌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工業領域,鋼鐵與水泥行業無論在帶動污染物減排還是減少碳排放方面,均可以做出重要貢獻。目前,我國鋼鐵行業已全面推行超低排放標準,對前期空氣質量的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進一步有效執行此標準,應成爲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將鋼鐵、水泥行業納入碳市場,將對整個行業的碳減排產生推動作用,與末端治理形成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係。空氣質量提升,是各類污染物減排的共同作用結果。碳市場擴容有利於帶動行業全過程降碳,也可起到積極的協同降污作用,結合末端治理,共同推動企業達到超低排放標準,這也將促進衆多新型鋼鐵生產工藝流程的升級改造並加入降碳減污之列。

充分釋放通過結構調整減排大氣污染的潛力

當前,大氣污染治理仍面臨哪些難題和挑戰?未來如何升級空氣質量管理目標,進一步保護人羣健康?

“隨着我國污染減排進入深水期,減排難度日益增加,濃度下降幅度放緩,進一步空氣質量改善的任務艱鉅。”賀克斌建議,未來應以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爲主要抓手,充分釋放通過結構調整減排大氣污染的巨大潛力,針對鋼鐵、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制定精細化碳污協同治理策略;同時在排放—濃度非線性響應關係科學認知基礎上,平衡多污染物協同減排力度,持續強化NOx、VOC和NH₃減排措施,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薛濤建議,未來持續推進大氣污染精準施策、深度治理,在管住重點區域的同時,也嚴防非大氣污染重點防治區的污染反彈問題,並對西部內陸地區空氣質量改善成效不佳予以更大關注。只有全面達到並站穩第三個行動計劃目標,並在未來持續邁向更具雄心的空氣質量管理目標,才能迎來清潔空氣行動的健康效益“紅利期” 。

在空氣質量標準方面,亞洲清潔空氣中心空氣質量項目主任張偉豪表示,《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啓動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及相關技術規範修訂的研究工作。建議加快推進相關研究,積極應用積累的大量本土健康效應和環境基準的研究成果,作爲空氣質量標準修訂研究的基礎。同時,可借鑑國際上的標準制修訂方法和經驗,探索形成我國制度化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制修訂方法,從而適時啓動空氣質量標準的修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