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跨境支付產品“出海”調查:海外企業使用意願與日俱增 合規 、費率、響應速度與定製化服務迎來新挑戰
每經記者:陳植 每經編輯:張益銘
隨着中國與全球的經貿往來日益緊密,越來越多海外企業紛紛嘗試使用中國跨境支付產品。
在近日舉行的廣交會上,不少外國企業一面尋找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一面對中國跨境支付產品有着較高的使用興趣。
一位國內跨境支付服務企業人士向記者透露,廣交會期間他們每天要接待數十家外國企業的詢問。目前這些外國企業對中國跨境支付產品的較低費率、較高的資金到賬效率、定製化服務與快速響應速度頗有好感。
Global E-Payment跨境支付總經理於滋告訴記者,目前嘗試使用中國跨境支付產品的海外企業主要包括三類,一是在中國的境外採購商,他們生活在義烏、廣東等地,從中國採購大量商品銷往海外客戶,二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當地企業,三是業務覆蓋歐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跨國企業。
在她看來,衆多海外企業之所以願意嘗試使用中國跨境支付產品,一方面是能顯著提高與中國企業的跨境貿易或跨境電商資金結算效率,另一方面能有效滿足他們進軍新興市場的資金結算與貨幣兌換等需求。
“這背後,是中國跨境支付產品已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廣泛佈局,能提供更具性價比的跨境資金收付款、貨幣兌換、資金跨境劃轉歸集等定製化服務。”於滋告訴記者。要更好地服務海外企業,中國跨境支付產品還需練好內功,一是能根據不同國家企業的操作習慣與業務流程,提供定製化的跨境資金業務操作界面與應用服務,二是進一步增強合規操作,滿足不同國家地區的金融監管、數據保護、繳稅規定等要求,三是通過科技賦能,進一步降低各項跨境資金業務服務費率。
海外企業要求中國跨境支付產品提供更多服務功能
上述國內跨境支付服務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在廣交會期間,他們每天都能收到不同國家企業的諮詢。
通過初步溝通,他發現這些海外企業在拓展跨境貿易與跨境電商業務過程中,也遇到此前中國企業出海所遇到的一系列跨境收付款挑戰,包括離岸賬戶開立難且費用高;資金提現材料繁雜;匯率波動較大導致匯兌風險激增;當地金融機構缺乏針對小額、碎片化與高頻率的跨境電商貿易的資金類服務等。
這令越來越多海外企業嘗試中國跨境支付產品尋求解決方案。
記者瞭解到,對生活在中國的海外採購商而言,他們在開立境內非居民賬戶時也遇到不小的挑戰,導致他們境內採購到境外銷售的資金結算也遇到一定的波折。目前,這些海外貿易商也在積極與境內跨境支付服務商開展合作,尋找相應的合規操作解決方案。
於滋告訴記者,除了傳統的貨幣兌換、資金跨境歸集、跨境貿易收付款等服務,隨着海外企業的跨境業務與本地化經營需求日益增多,他們對中國跨境支付產品服務功能也提出新的要求——越來越多海外國家地區本地企業會嘗試使用中國跨境支付產品用於支付廣告、物流等款項。究其原因,他們大量的貨款都通過中國跨境支付產品完成跨境收付款,由後者直接處理他們的廣告、物流付款,可以有效提升資金使用效率。近年,還有部分海外企業要求中國跨境支付產品提供員工差旅、海外業務機構員工薪酬代發等服務。
在她看來,這的確對中國跨境支付產品針對海外客羣拓展服務功能提出更高的考驗,一方面需根據不同海外企業的不同業務流程提供定製化的廣告、物流、差旅、部分員工薪酬代發等付款操作流程,另一方面還需與這些廣告商、物流公司、差旅服務機構進行溝通,將支付網絡連接到他們賬戶。
“每項新增的服務功能也會帶來新的合規操作要求。”於滋向記者指出。
科技賦能“落實”海外企業多元化需求
面對海外企業日益多元化的資金業務需求,中國跨境支付產品也在依託科技賦能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
於滋告訴記者,在爲海外企業構建廣告款、物流款項支付業務流程過程中,以往支付機構爲了滿足當地合格操作要求,會要求廣告公司、物流公司提供相應的付款憑證、合同或發票等資料,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些國家地區的發票、付款憑證格式千差萬別,若使用人工操作,不但導致支付機構人力成本偏高與資料覈對效率較低,還難以滿足企業快速付款的要求。
針對這種狀況,中國跨境支付產品通過科技賦能進行系統集成,一方面引入智能化的OCR技術,加之大模型技術的預訓練,能快速精準識別不同格式發票與付款憑證的有效信息,加快付款效率並提供完善的數據留痕備案工作;另一方面給企業提供虛擬卡服務,以便他們能更快歸集資金用於廣告、物流等款項支付。
記者多方瞭解到,科技賦能也是衆多海外企業願意嘗試中國跨境支付產品的一大重要因素。在跨境資金歸集方面,衆多海外企業不要求跨境貿易資金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到賬,但要求跨境支付產品能提供這筆資金的最新流向,提升整個跨境業務資金流動的透明度。
這背後,是衆多海外企業習慣使用SWIFT系統完成資金跨境劃轉與貨幣兌換,但在SWIFT環境下,資金跨境劃轉往往需經手多箇中間行完成貨幣兌換與資金跨境劃轉,在資金流向不透明的情況下,衆多海外企業根本不知道資金已流向哪家中間行,哪家中間行在覈實資金跨境劃轉過程中會因需要進一步覈實貿易背景,導致這筆資金需要更長時間的滯留等。
目前,通過科技賦能,多數中國跨境支付產品可以展現資金跨境劃轉的最新流向,以及各家中間行的資金處理最新進展等。
“事實上,當前不少國際跨境電商支付服務商也開發了類似的服務功能,但中國跨境支付產品的一大優勢,是客戶響應速度更快。若海外企業詢問跨境業務資金爲何在某家中間行滯留較長時間,中國跨境支付服務商會想辦法迅速聯繫這家中間行,找出原因並通過增加貿易資料等方式幫助這家中間行完成反洗錢等覈查工作,令這筆資金儘快歸集到海外企業賬戶。”前述國內跨境支付服務企業人士告訴記者。
於滋告訴記者,隨着社交營銷日益風靡,越來越多海外企業也開始嘗試通過KOL與直播電商服務商進行產品營銷,由此帶來相應的銷售提成與合作費用支付要求。但在實際付款過程中,支付服務商需先滿足不同國家地區的反洗錢監管、企業繳稅等合規操作要求。面對這種狀況,部分國際跨境支付商覺得這項操作不是自己拓展當地市場的主要策略,便容易放棄這項業務,但中國跨境支付產品通過科技賦能,與當地合作金融機構加強合作,將其中的操作痛點堵點逐步解決,爲海外企業開展社交營銷與相關付款提供便利服務。
中國跨境支付產品“出海”路徑抉擇
隨着使用中國跨境支付產品的海外企業日益增多,擺在中國跨境支付服務商面前的新挑戰,是如何設定更合適的海外業務佈局路徑。
記者獲悉,要更好地服務海外企業的跨境收付款、貨幣兌換、資金歸集、企業合作伙伴付款等需求,中國跨境支付服務商需在海外國家地區紮根發展。與此對應的是,中國跨境支付服務商有着兩種操作選擇,一是先在海外市場申請獲取當地支付牌照與各項跨境支付業務資質,再在當地市場展業;二是與當地支付機構或銀行機構開展合作,先展業再擇機申請當地支付牌照或業務資質。
前述國內跨境支付服務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兩者各有利弊。前者在申請獲取當地支付牌照過程中,自主構建了相當完備的底層系統,能根據不同海外企業的業務需求在底層系統進行業務流程優化,快速響應客戶需求;但是,支付牌照的申請獲批時間相對較長,容易令中國跨境支付服務商錯失業務拓展機會。
後者有助於中國跨境支付服務商快速佈局海外當地市場,但在實際過程中,業務創新與業務拓展高度依賴當地合作金融機構的底層系統能力,若兩者在系統與技術搭建方面存在磨合不佳問題,就會影響到中國跨境支付服務商在當地的業務拓展成效。
於滋認爲,如何佈局海外市場,主要取決於中國跨境支付服務商的出海戰略安排與業務合作能力。目前,部分國家地區爲了支持當地企業開展跨境貿易,也允許境外支付服務商“先展業再申請牌照”,也給後者帶來更多的海外業務佈局操作靈活性。
在她看來,當前海外國家地區不少當地金融機構與支付機構也願意與中國跨境支付服務商開展合作,究其原因,一是他們希望能引入中國的跨境支付科技,構建更強的多幣種兌換結算與資金跨境收付款歸集服務能力,二是通過與中國跨境支付服務商合作,他們也能加大當地企業與中國企業的跨境貿易規模,共同做大市場蛋糕。
上述國內跨境支付服務企業人士直言,無論如何“出海”,中國跨境支付產品贏得海外企業青睞的因素依然沒變,仍是較高的資金到賬效率、更低的費率、更快的客戶響應速度與更強的定製化服務能力。
爲了進一步降低跨境支付產品費率,目前他們正與境外合作銀行溝通,如何進一步優化貨幣兌換與資金跨境劃轉的手續費。這背後,是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化導致美元與衆多非美貨幣匯率波動加大,令海外企業日益關注匯率兌換風險與貨幣兌換操作成本。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美元指數上漲2.3%。與此對應的是,歐元、日元兌美元匯率分別貶值1.7%與5.9%,新興市場貨幣指數跌幅達到6.3%。受此影響,部分海外銀行紛紛調高了貨幣兌換操作費用以降低自身的貨幣匯兌風險。
“因此,我們一直與部分海外合作銀行磋商,如何整合各方資源提供不同貨幣的匯率兌換最優報價,進一步降低海外企業與中國企業的匯率風險。”他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