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怡居》春暖花開,還是春寒料峭?(王海良)

VOA資料照: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接待到訪的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 (2011年8月19日)

世事變幻,時常難料。如今美國新政府裡裡外外,緊鑼密鼓,給人要給世界帶來新氣象的感覺。拜登與習近平在農曆新年除夕的越洋通話,如同一股暖風,似要軟化僵硬的中美關係。這自然也促使人們發自內心地期待兩岸關係能趁勢冰雪消融,春暖花開

中美面臨睿智應對挑戰的挑戰

拜登入主白宮之初,筆者認爲中美將步入戰略共生。在拜登執政近兩個月的今天,儘管其對華戰略尚未確定,但大方向似未偏離中美戰略共生。在一片國內政治喧囂與國外政策鼓譟亂象之下,實際姿態已不是刀槍相向,而是弱冷對抗了。常識決定了中美兩大國不能迎頭相撞,導致兩敗俱傷並殃及池魚。美國終究不能指望征服中國,中國也不可能取代美國。兩國只能妥協,在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的基礎上,謀求和平並存、發展繁榮。

在拜登政府外交清單上,中國被列在第一,美國各界所思所想所論也總是離不開中國。原因是中國發展太快、中國很特殊、中美接觸面廣。然而,人們容易被這種喧囂所迷惑,中美衝突沒那麼嚴重、中美對抗被誇大了、中美關係是可塑的。美國真正的危險是俄羅斯,雙方隨時可能正面交手。眼下,西方對俄製裁未了,俄烏衝突已然再起,一旦俄烏開戰,美俄必將直接對抗。美俄深陷傳統地緣政治矛盾,亞歐戰略格局再度成爲焦點,中美矛盾將被擱在一邊。僅此一端即可見中美戰略關係有很大改善空間。美國拉歐盟、東盟共同對抗中國的策略也不順意,盟友需要的是和平發展與戰略平衡。美日印澳四國峰會開得也很曖昧灰暗。

是故,拜登政府目前是在一邊採取策略行動,一邊謀劃對華戰略。這是客觀環境與條件決定的,美國隨心所欲地制服強大競爭對手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美方已無力大打出手,而須採用穩準狠的策略。例如中美貿易戰,拜登政府一站二看三邁步,不敢輕易出臺新對華貿易政策。唯一發狠的是在科技方面,不斷收緊政策,對華爲等企業、5G、人工智能的做法如同科技冷戰一樣。

然而,鬧騰歸鬧騰,還得向前看,中美商定啓動高層接觸對話。布林肯很保守低調,稱之爲一次性對話,否認其戰略對話性質。這其實是說給國內聽的,美國社會仍瀰漫着懼怕和對抗中國的情緒,尚難接受戰略對話這樣的轉變。但事實上,中美2+2高官會不僅有戰略對話性質,也是安排一攬子戰略對話的工作會晤。對話是爲了好好地談問題,總要先亮明雙方立場,找到切入口,再一步步談下去。相信在拜登心目中,美國須有大格局、大博弈、大戰略,他需要這樣的歷史定位。世界需要戰略穩定,大國外交須動真格,不能像演戲那樣奏過門、走碎步、甩水袖。高官直接接觸有助於建立高層溝通管道、設立對話框架、準備最高層會晤。

中美2+2會談是開端,而不是終端,它將開啓艱難的博弈進程。中美矛盾就擺在那裡,交鋒不可避免,交鋒也是互動。坦直的會談不會否認分歧,而是彌合與超越分歧,尋求並達成共識。可以預料,在未來的對話中,美方將不改舊習,主動挑刺實則是勉爲其難,以攻爲守;中方貌似只有招架,實則步步爲營,成竹在胸。美方不能不說,但能做的很有限。中國不能不做,要說的也很有限。在香港臺灣新疆、西藏問題上也一樣,美方是一定要說三道四的,中方也堵不住美方的嘴,但美方清楚邊界在哪裡。有些事情說歸說,做歸做,美方很難付諸行動。以臺灣爲例,美方不斷插手,島內也有人配合,但中國大陸一動真格的,美臺雙方都神經緊繃。又如新疆問題,美方喊得很響,實則啥都做不了,只是借題發揮、亂放空炮,證明自己維護了價值觀。其實,干涉也好、作秀也罷,有一點是美方很清楚的,就是世界上的大事情,得與中方商量着辦,否則辦不成。

兩岸回暖不意味着春暖花開

今年大陸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所做《政府工作報告》涉臺部分的內容,有三個重點。第一個是闡明大目標與大原則,即堅持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這裡的大目標是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二者有基本聯繫,就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祖國統一所需,是必要的、有利的階段與基礎。但二者並不是一回事,祖國統一可以涵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足以涵蓋祖國統一。換句話說,即使沒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我們也必須實現祖國統一,因爲從根本上說祖國統一是不講條件、不講方式、不講代價的。

《政府工作報告》把一箇中國原則與「九二共識」一起提出來,揭示了對臺工作的根本前提和兩岸交流的政治基礎,同時也是闡明「九二共識」的核心是一箇中國原則,任何偏離這個原則的立場、觀點和行爲,都是不能接受的。第二個是明確我們面臨的重大斗爭任務,這就是高度警惕和堅決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統一與分裂的矛盾是客觀存在,也是突出現實,形勢是嚴峻複雜的,我們絕不能視而不見或漠然迴避,而是必須保持清醒頭腦、清醒認識,對「臺獨」分裂陰謀與行爲要堅決鬥爭、堅決制止、堅決打擊。第三個是明確要努力做好和完成的正面重要任務,這就是完善保障臺胞福祉和在大陸享有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促進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這裡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關乎保障臺胞福祉和待遇的制度和政策,要加以完善;二是兩岸交流合作要加以促進;三是兩岸融合發展要加以促進。這些都是有益於臺胞的,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有助於走向和平統一的,所以可以說是兩岸同胞同心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

較之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涉臺部分,今年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結構更宏大、完整,先講明大目標、大原則,再擺出兩方面的大任務,而去年突出的是反獨任務;二是用意上有開宗明義宣示立場的意味,臺灣當局只有回到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纔可能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三是沒有再用「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共同反對臺獨」,表明我們對島內社會變化的認識和判斷改變了,對國家認同現狀是清楚的,反獨鬥爭操之在我,責無旁貸。

臺灣方面對兩岸「春暖花開」有期待是好事情,客觀上不是沒有春暖花開的可能性。在民間往來交流層面上,兩岸回暖是指日可待的,疫情過去一定熱起來、擋不住。這不是單方面的,也不是口頭表示就能實現的,要看臺方的種種限制會不會及時鬆綁。只要臺方不放鬆政治管束和借法阻撓,恐怕很難恢復真正的民間交流。從內外環境條件來看,也出現了有利於回暖的跡象,尤其是美國拜登政府的姿態。但是,回暖不等於一定花開。自然界的春暖花開是一種常態,遇到寒春花就開不了,說明要暖到一定程度才行。

對兩岸交流而言,人們期待的「春暖花開」就是兩岸復談。這個「花開」是不能用民間往來替代的,它必須滿足《政府工作報告》所申明的前提條件——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大家都明白卡在哪裡,出路就是解鈴還須繫鈴人。現在的形勢很清楚,外部環境和條件已變,解決難題的時機到了,蔡英文當局須丟掉幻想,拿出決斷。回到一中立場,退一步海闊天空,否則將會遭受大陸堅決遏制,也會在中美之間受到雙重擠壓。這是蔡當局必須思考的大問題。我們還要看蔡當局做什麼、怎麼做。她必須謹慎處理所謂「修憲」問題,擺脫「臺獨」狂躁症,要拿出實際行動來,光說不練不行。回到一中,民進黨可以有自己的表述方式,只要民進黨有心改變,不愁找不到可接受的表述方式,應該有智慧找到正確和準確的表達方式。只要民進黨回心轉意,放棄執念,不掙脫一中框架、不分裂國家,兩岸就能維持現狀、維持關係、維護和平

連續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涉臺部分,都沒提「一國兩制」。這表明中共中央認識到「一國兩制」因香港亂局而受到嚴重困擾,不提比提更好。倒不是因爲擔心臺灣社會反彈,而是因爲它是未來爭取實現的目標,不一定在年度工作報告裡重申。另外,有識之士一再指出,民進黨當局故意把「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混爲一談,欺騙臺灣民衆,大陸官方沒有必要繼續給它做文章的機會。在筆者看來,不管「一國兩制」在香港的發展如何,都不是民進黨及其執政當局破壞兩岸關係的理由,因爲他們一不認同一中,二不接受「一國兩制」,完全沒有資格和條件談論「一國兩制」與臺灣的關係。他們一直指責大陸說,「一國兩制」是對臺灣的矮化。既然如此,他們批評大陸改變了香港的「一國兩制」,豈不是在爲大陸操心?

二〇二〇年,全國人大頒佈了香港國安法,它落地實施的情況有目共睹,確保了香港社會的安定。現在全國人大又高票通過了關於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

這將更有效地確保香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長治久安。有了香港國安法和「愛國者治港」,香港一定會輕裝上陣、大步前進,走向繁榮昌盛的美好明天。至於臺灣看大陸這一重大舉動,估計臺不可能有客觀的認識和公正的評價。這樣也罷,中央政府徹底解決香港問題是意志堅定的,涉及香港管制權,豈能顧忌臺灣怎麼看、怎麼想、怎麼說。反過來看,在政治上從香港獲了利的民進黨當局,不僅無權對香港事務說三道四,還因鼓動、支持、資助暴亂而對香港欠下了一筆債,必須反省並還債。(作者爲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