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大衆傳播與大衆化

中華文化大衆傳播就是將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活化,融入大衆日常生活, 成爲大衆口耳相傳、不自覺傳播的文化。也就是說,實現了大衆化的中華優秀文化一定是深入人心,爲大衆所接受、所喜愛、樂傳承傳播的文化,也一定是能解決大衆生活中的文化問題、能改善大衆人文生活環境、使大衆安居樂業的文化。真正優秀的文化一定是生活化的文化,也是不斷改善生活、促使生活現代化並在滿足大衆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實現自身現代化的文化。

目前中華文化走出去仍處於初級階段,我們向世界傳播的中華文化雖然屬於從中國歷史生活中凝練出的優秀文化,但一方面,這些文化元素本身還沒有實現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日常生活有效結合,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活文化,仍屬於廟堂文化、象牙塔文化;另一方面,這些文化元素在走向世界過程中還沒有實現與世界不同民族文化中的歷史與現代日常生活融合,仍具有鮮明的異域文化、他者文化色彩,其他民族的文化出於生存本能,自然排斥中華文化,或者相互排斥,難以實現文化寄生、共生和增殖。究其根本原因,都是因爲文化與大衆生活的脫節。

能實現大衆傳播的文化都具有共同的特點:都來自生活,高於生活,最終服務於改善生活、推動生活的不斷現代化。

赫拉克利特發現“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是基於對河流的觀察,進而指出萬物皆變。老子發現“草食之獸,不疾易藪。水生之蟲,不疾易水”,進而提出“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即只要把握了生命的根本生存環境,就不必擔心其他細小的環境變化,也即做人做事固本就可。實際上,人類的一切思想來自於生活,哲學來自於生活,科學來自生活、文化來自於生活。生活即文化,文化即生活,文化大衆化,實際上就是大衆都有文化。人+人+人=衆,一切哲學、科學、文化的起源都是日常生活, 並最終服務於“人”的日常生活。文化的起點和終點也是日常生活,脫離了大衆的文化是沒有生命力的,猶如魚兒離開了水,樹沒有了根。文化只有在大衆中得到檢驗和證明,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不斷汲取民間智慧和力量獲得進一步發展、完善,從而獲得更博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在服務生命中獲得永恆。

文化大衆化的前提是其實用性,即能給大衆帶來切實利益,既包括物質的利益,也包括精神的利益。大衆化不是低俗化,更不能媚俗,而是要代表先進的現代化,能夠切合大衆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倡導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祛低俗存良俗,幫助大衆抵擋各種消極、利己、冷漠的文化風潮,始終生活在健康、和諧、互助、互信、共享的文化環境,也即社會主義價值觀環境。

當前,文化傳播看似大衆化,實則單一化、單向化、盲從化。信息傳播常常是“一花開百園”,即傳播者不辨真假、不加辨識,一條信息盲從傳播,看似爛漫繁榮,實則單調重複,不但實現不了傳播效果,反而更容易混淆視聽,推波助瀾,讓更多的人如墜雲裡霧裡,從而造成生活文化的混亂混雜,干擾了正常的文化生活,客觀上造成了世界中國認知的偏誤和誤讀。

大衆化傳播的環境本就複雜,信息環境的複雜更進一步加劇了這種複雜化。大衆傳播時代似乎人人都是傳播者,人人都是消費信息者,實際上也都是信息消費者。信息爆炸的煙霧裹挾了信息傳播者和接受者,導致大衆不知所措、不知所從。短平快的信息處理方式代替了應有的深思熟慮,主觀判斷和選擇代替了客觀思考和調查研究。中華文化走出去所要面對的國際信息傳播環境更加複雜,尤其是以美國爲代表的西方勢力,藉助發達的信息傳播方式,有針對性地、別有用心地蓄意選擇更容易造成混亂的信息和傳播方式,利用信息快速傳播造成的人的心理混亂,宣傳西方文化優越論、中國文化威脅論,對目前尚處於初級階段的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形成信息包圍態勢,“渾水摸魚”,擾亂視聽,而陷入此種信息傳播環境的大衆往往更容易被誘導、被迷惑,來不及做出正確選擇,不但成爲錯誤信息的接受者,而且自覺成爲傳播者,成爲錯誤信息傳播漣漪中的一波,助推錯誤信息進一步擴散,促成錯誤信息的大衆化,搶佔優良文化的生存空間,造成文化大衆化的惡性生態環境。這種現象可稱爲文化排污。

污水裡的魚兒活不了。文化排污現狀若不改變,不但中華文化走出去會持續受到阻礙而無法實現世界範圍內的大衆化、生活化,而且會造成世界文化生態環境的惡化,文化共生、共存、共榮願景無法實現,弱勢民族文化甚至可能因此而失去生存發展能力而逐漸消亡。作爲對世界和平發展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不能不切實承擔起清污治污的責任,在加快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聯合世界上一切願意生活在文化的“綠水青山”中的國家,萬衆一心,以大衆爲傳播主題,發揮大衆信息傳播的積極主動性和話語自信,實現萬衆傳播,形成合力,搶佔信息傳播高地,重塑文化生活價值觀,給世界大衆文化清清腸,灌灌胃,換換水,還大衆文化以清白、清淨、清明、清新。只要實現了這個過程,中華文化也就滿足了世界大衆的文化需要,符合時代需求,也就融於世界大衆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成爲無所不在的世界文化一分子了。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