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觀察丨持續虧損 香港虛擬銀行路在何方?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偉澤 實習生孫遲悅 香港報道

2019年3月至5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先後分3批發出共8張虛擬銀行牌照,分別爲理慧銀行、衆安銀行、MOX BANK、匯立銀行、螞蟻銀行(香港)、PAO Bank(前平安壹賬通銀行)、天星銀行和富融銀行。

2020年,上述虛擬銀行陸續開業,但至今未有一家實現盈利。今年8月6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發佈《虛擬銀行檢討報告》(下稱《報告》),表示虛擬銀行已達到當初設定的三項政策目標,並決定現階段不再引入新的虛擬銀行參與者,以促進市場和行業的健康發展。

非利息收入偏低

分析這8家虛擬銀行的財報可知,8家虛擬銀行2023年共虧損約29.9億港元,較2022年約34億港元的虧損,收窄約12%。其中,渣打旗下的MOX BANK全年虧損7.44億港元,成爲虧損最高的虛擬銀行。2023年其經營支出約爲7.4億港元,同比增長7.2%。

“我們預期,在2024年由於收入快速增長及成本基礎穩定,香港虛擬銀行的綜合虧損將縮小至20億港元或更少;營運開支可能跌破32億港元。” 彭博行業研究銀行及金融科技行業資深分析師陳永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收入方面,虛擬銀行去年普遍錄得淨利息收入增長,MOX BANK、富融銀行、理慧銀行和螞蟻銀行(香港)更是錄得超過100%的增長,但PAO Bank和天星銀行淨利息收入則相較上年減少,同比分別下降14%和32%。

8家虛擬銀行中虧損最小的爲螞蟻銀行,2023年稅後淨虧損約爲1.8億港元。2023年其淨利息收入爲5841.9萬港元,同比增長291%。同年,客戶存款爲63382.2萬港元,同比增長79%;客戶貸款爲31437.5萬港元,同比增長573%。

有虛擬銀行相關從業人士表示:“虛擬銀行前期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信息科技系統的搭建,因此需要引入大量的科技人才,在信息科技和人才方面的初期投入比較高。” 畢馬威中國金融服務合夥人沈耀文也表示,人力成本和信息科技系統的支出,是虛擬銀行目前最主要的兩個支出方面。

從財報來看,PAO Bank的2023年科技相關支出合計約6061萬港元,天星銀行的科技相關支出則爲約7267萬港元,分別佔兩家銀行2023年總支出的約24%和30%。

“虛擬銀行在香港的營運時間僅有4年,這些銀行在不斷擴充產品類型以增加收入。 2023年,虛擬銀行的非利息收入與利息收入比例爲 1:5.9,相對於傳統銀行的1:1.6來說,非利息收入依然偏低。”沈耀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市場接受程度仍待提升

在吸納存款方面,衆安銀行和MOX BANK在2023年吸納客戶存款均超過100億港元。富融銀行在2023上半年較2022年底流失了約21%的存款,但在下半年加速吸納存款,全年客戶存款反升至45.6億元,同比增長約33%,並且該行約94%的客戶存款爲定期存款。除理慧銀行和天星銀行外,其餘6家虛擬銀行均錄得存款同比增長。

陳永富預測,今年香港虛擬銀行的綜合貸款增長有望達到20%,其主要推動力爲個人和中小企業貸款。得益於相對合理的利率和較短的申請處理時間,“千禧一代”和“Z世代”對虛擬銀行貸款的需求正在上升。同時隨着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進一步融合,這些貸款機構可以吸引更多內地的中小企業客戶和業務。

其中,平安壹賬通銀行就打出了“全香港第1家中小企業專屬銀行”的旗號,推出了最高貸款額3000萬港元的中小企業專屬抵押貸款。衆安銀行則是對中小企業推出了最高貸款額爲1800萬港元的擔保貸款。

在吸納個人儲戶方面,除去“開戶送禮”等吸引儲戶的手段外,虛擬銀行對定期存款設定的門檻較低,但仍保持較高利率,以此吸引儲戶開戶並存款。以匯立銀行爲例,匯立銀行1個月的定期存款利率爲4.4%,存款門檻僅爲10港元。

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數據,2022年10月,香港虛擬銀行的用戶總數約爲170萬戶,而截至2023年底,該數據已經達到220萬,與此同時,2023年8家虛擬銀行客戶總存款同比大幅增長23%。

以存款客戶總數計算,虛擬銀行在香港所有零售銀行的整體市場佔有率顯著增至8.8%。但是,以客戶存款、貸款與墊款及總資產計算,虛擬銀行在香港所有零售銀行的整體市場佔有率於2023年底僅爲約0.3%,仍處於較低水平。

然而,根據Quinlan & Associates的數據,8家虛擬銀行的每個客戶賬戶平均存款從2020年的29300港元,降至2023年中期的15500港元,遠低於傳統銀行的平均存款482600港元。

沈耀文指出,虛擬銀行一般以中小企業及個人爲目標客羣,而這類客戶平均餘額會相對較低。 陳永富也表示,在虛擬銀行尋求收入多元化的當下,提高人均儲蓄可能是目前香港虛擬銀行在業務擴張方面的一大阻礙。此外,由於對網絡安全問題的擔憂以及對金融科技的不信任,年紀較大的用戶對虛擬銀行的接受度較低。

《報告》也稱,虛擬銀行在業務方面(就客戶存款、總資產及總貸款而言)市場佔比較低,但其在客戶總數方面則有較高的市場佔比,兩者之間的差異反映虛擬銀行有機會進一步提升客戶的參與度,鼓勵客戶更積極使用各類銀行產品與服務。

尋求業務擴張

在主營業務增長受阻的前提下,近兩年各家虛擬銀行也在逐步申領銷售、投資及保險產品的相關牌照,增加其收入來源。

據瞭解,部分虛擬銀行亦提供證券、保險中介服務,包括銷售及分銷集體投資計劃、人壽保險產品、一般保險產品,以及股票交易服務等。截至 2024 年7月底,八家虛擬銀行中有六家是註冊機構(即從事證券業務);有三家則是持牌保險中介人。

根據《報告》,截至 2023年底,在虛擬銀行開立的財富管理賬戶數目佔於零售銀行開立的財富管理賬戶總數目約 3.1%, 相比2022年底的 1.3%有所上升。然而,虛擬銀行在 2023年從財富管理業務產生的總費用及佣金收入,僅佔零售銀行的整體費用及佣金收入的 0.01%。

保險中介業務方面,截至 2023 年底,虛擬銀行分銷的長期保險業務及一般保險業務保單的數目分別佔所有零售銀行分銷保單總數的 1.6%及 0.3%,然而,由於虛擬銀行集中在保費較低的保險產品類別,虛擬銀行在2023年的長期保險業務及一般保險業務新保單的保費收入則僅分別佔所有零售銀行整體保費收入的0.3%及0.05%。

同時,今年3月,MOX BANK投資產品主管柳翰揚就曾透露,MOX計劃在下半年推出虛擬資產投資服務。2023年5月,衆安銀行宣佈,計劃向零售投資者推出虛擬資產交易服務。

HashKey Group首席運營官Livio Weng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各家虛擬銀行的虛擬資產交易服務尚未啓動,仍在等待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審批,預計在未來一個季度內將有首家虛擬銀行獲批。除虛擬資產ETF交易外,這些銀行還計劃擴展其加密貨幣產品線,包括與虛擬資產交易所合作,提供用戶直接購買和交易加密資產的服務。

然而,Livio Weng也指出,香港虛擬銀行在虛擬資產交易領域的發展面臨一些挑戰。香港金融管理局對虛擬資產的監管框架仍在完善中,因此各家虛擬銀行需要密切關注監管動態,確保其業務和交易的合規性。

畢馬威研究報告顯示,香港銀行業競爭日益激烈,虛擬銀行要實現盈利,必須不斷創新,部署獲客及留客戰略。雖然從短期來看,部分虛擬銀行可能獲得母公司的支持,但最終還是需要找到可靠的盈利途徑。

陳永富稱,香港的各家虛擬銀行希望通過加強戰略合作和推出新產品,提升用戶活躍度和創造新收入。資料顯示,2023年,富融銀行與騰訊支持的微衆銀行結成聯盟,爲中小企業提供支持。MOX BANK和衆安銀行則是推出了美國股票交易和基金投資服務。

就產品而言,8家虛擬銀行均提供遠程開戶和不同類型的一般個人銀行服務。不同虛擬銀行的業務策略則各有側重,其中部分虛擬銀行專門提供個人銀行服務,其他則主要以中小企業客戶爲服務對象。

《報告》表示,作爲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銀行的產品及服務對象並不限於本地居民,還包括來自全球各地的客戶,這些客戶普遍認爲香港的虛擬銀行產品及服務方便快捷且效率高,符合他們的需要。

對外發展業務也是香港虛擬銀行尋求增長的其中一個方向。

2023年11月,WeLab Bank的母公司匯立集團透過與Astra集團共同持有的雅加達服務銀行BJJ,在印尼推出旗下第二家數字銀行——Bank Saqu。此前2022年4月,ZA Bank母公司衆安通過增持印尼阿拉丁銀行的股份,增加東南亞業務。

沈耀文表示,虛擬銀行要秉持其定位,將銀行服務普及化,並透過投資及保險產品銷售等方式開拓手續費等新收入來源。他進一步表示,雖然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報告》中提出取消對虛擬銀行“主要提供零售銀行服務”的規定,但個別虛擬銀行是否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則需視乎它們能否找到可靠的盈利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