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鬆贊林寺藏族香格里拉文化靈魂

鬆贊林寺的主殿扎倉大殿重建於一九八二年,至二○○九年已使用近三十年,存在地質沉降不均、牆體變形屋頂漏水等較爲嚴重的安全隱患。於二○○九年七月啓動扎倉大殿保護性拆除重建工作,並於二○一一年九月下旬初步完成整體恢復工程,預計將在二○一二年七月全部修復完成。在此期間,記者深入鬆贊林寺,探訪重建大殿中的精妙所在,帶讀者一起體驗大殿修建過程中體現出的藏族文化博大精深

屏山前清晨的陽光普照

整個鬆贊林寺,讓這座歷史悠久的藏傳佛教寺院金碧輝煌中又顯現出一份迷人靜謐。鬆贊林寺的扎倉大殿正在進行恢復重建,按照藏傳佛教的建築特點,重建後的大殿高度要高於舊建築,重建後高達45.5公尺的扎倉大殿愈發高昂雄偉。

大殿沿襲了藏式退臺式雕鏤建築,重建後大殿的實際建設面積將達到6,900平方公尺,地上共有7層建築,分設有堪布室、會議室藏經閣、活佛閉關場所等,每層樓均有不同功用。大殿建好後可容1,600人趺坐唸經,並塑有五尊12公尺大佛金身,分別爲宗喀巴釋迦牟尼、向巴佛藥師佛和七世達賴。頂層正樓特設精舍佛堂珍藏貝葉經卷、唐卡傳世法器;100多個15公尺高的筒幡直通金頂全殿史詩般恢宏的壁畫環繞四周,左右牆壁爲藏經萬卷櫥,佛堂正南方高聳鐘鼓聲,擊鼓報時聲聞十里。整個扎倉大殿全部完成預計需要50萬個工作天。

設計五易其稿鋼混土木佳作

大殿在建築過程中有機地融合了現代建築學和藏傳佛教建築學,鋼混結構的運用使得新修繕的大殿牢固度大大加強,達到7.5級防震,同時殿內木工、壁畫、彩繪棟樑斗拱、金頂設計等又充分體現出鮮明的藏傳佛教的宗教特點。

鬆贊林寺扎倉大殿恢復重建項目經理朱戈表示,在建造過程中,最大的感覺是工藝複雜、安裝要求高,很多建築標準的融合。「蓋這一座建築比蓋兩座房子還傷腦筋。」

108柱子高聳撐起大殿骨架

進入正在修建的扎倉大殿內,柱子密集、高聳、粗壯,每根柱子幾乎需兩人才能合抱過來,讓人歎爲觀止。據大殿重建總監理工程師賈長源介紹,大殿內共有108根柱子,其中44根柱子爲鋼混結構製作而成,其餘全部採用實木柱子。柱子總數是藏傳佛教裡的吉利數字。108根柱子裡有18根爲通天實木大柱三層樓通高,均爲年齡在一千年至一千五百年間的大樹,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採伐而得,使得大殿整體框架結構更加穩固。

如果說108根大柱支撐起大殿的骨架,那麼內部及金頂的細節打造,則爲大殿披上了華麗羽翼。從大殿的第二層開始,設有斗拱挑檐結構的木質雕鏤頂,按照藏傳佛教的傳統,木質雕鏤一般壓奇數層木,結合力學選壓三或五層。同時在斗拱、挑檐上繪製彩畫。據負責大殿壁畫的大師白馬澤旺介紹,

文轉B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