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評論:快遞“飛馳”映射活力中國
國家郵政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完成1745億件和1.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和13%。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11年穩居世界第一。
11年前的2013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僅爲91.9億件。如今,業務量增長近19倍,迅猛的發展速度令人讚歎。不僅僅是數量的增長,更有質的提升。從次日達、當日達到半日達,運送速度越來越快;進村、進廠、出海,運送區域越來越廣,距離越來越遠。拿生鮮電商來說,"昨天掛樹上,今天在路上,明天到桌上"早已是稀鬆平常之事。
快遞業的量質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一方面,快遞業務量強勁增長背後是旺盛的消費需求。我國擁有超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其中4億多中等收入羣體購買力強勁。2024年,國家更是頻頻發力,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以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爲契機,豐富消費場景,挖掘下沉市場潛力。雙重助力下,快遞業得以在廣闊天地中"全力奔跑"。
另一方面,高效通達的物流網絡、不斷優化的運營模式、數智齊飛的創新科技,亦爲快遞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這其中有不少看點,比如,中西部寄遞網絡通達能力持續增強,新疆、內蒙古等地區"不包郵"的問題明顯改善。2024年,中部、西部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30%、35%,成爲支撐快遞規模增長的新引擎。又如,全自動分揀設備、無人機、無人車等智能設備助力快遞時效進一步提升,過去一年,我國快遞最高日處理量達到7.29億件。
小包裹推動大發展。快遞物流四通八達,連接千城百業、溝通供需兩端,像是經濟運行的"毛細血管"。"快遞進村",助力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鼓起了鄉親的錢包;"快遞進廠",有利於製造企業降本增效;"快遞出海",促進了國際貿易,讓各類"中國製造"走進外國消費者家庭。亮麗的"快遞成績單",展現着快遞業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也映射着熱氣騰騰的活力中國。
不過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關注快遞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目前,快遞業的數智化轉型還面臨一些難題,比如,自動分揀等智能化設備尚未普及。此外,不同地區的快遞物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在一些農村地區,快遞服務網絡亟待完善。前不久,有消費者反映,當地快遞沒有進村,老人領快遞需要來回走6公里。
觸角延伸得越遠,發展機遇越多。隨着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消費需求持續釋放,快遞業有望獲得更多的市場增量。預計2025年,快遞業務量將達到1900億件。接下來,各地不妨繼續深耕下沉市場,着力推進農村物流體系建設,讓快遞服務的觸角伸向"毛細血管"深處。同時,快遞企業也要繼續向"新"突破,深化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應用,讓無人快遞車馬不停蹄、無人機快遞"從天而降"等場景更加常見。
南來北往,貨暢其流。1745億件是新成績,也是新起點。未來,在空間上開拓,在動能上求新,持續提升快遞流動效率,讓小包裹"跑得快"又"跑得好",必將託舉起更富活力的中國經濟。(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樑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