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蔡英文再扮辣臺妹 有三個不合理

中時社論

蔡英文總統近期對兩岸問題十分謹慎,很少發表相關談話,應與美中關係處於敏感階段,美國希望臺灣低調有關。不過,日前大陸以臺灣石斑魚中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爲由宣佈暫停進口,蔡總統再度變身「辣臺妹」,指責大陸「時常以突襲性、且不成比例的貿易禁止措施,阻礙商品流通及貿易正常進行」,是「不嚴守國際規範」,「對我們的出口商、農漁民,以及自由貿易都是嚴重的傷害」。原本屬於食品安全規範與進出口安檢的技術性問題,頓時升級成爲兩岸對抗的政治問題。

靜觀其變非搧風點火

蔡總統這段談話至少涉及三個層次的問題,應深入探究。首先,出口大陸的石斑魚是否「有毒」?大陸官方與媒體言之鑿鑿,但農委會漁業署追查11家養殖場,確認抽驗結果均合格,並未查有違法使用藥物。就實務而言,石斑魚一向有「借殼外銷」問題,臺灣輸出大陸的石斑魚採活體運輸,業者爲求降低運輸成本,經常將不同漁場的石斑魚混合運送,來源複雜,除非逐一查驗,否則很難確認完全不含禁藥。蔡總統直接認定大陸「阻礙商品流通及貿易正常進行」,顯然未盡合理。

第二個層次是兩岸農產品貿易的性質是否如蔡總統所稱的「自由貿易」?大陸以食品安全爲由暫停臺灣鳳梨、釋迦、蓮霧及石斑魚進口是否「阻礙商品流通及貿易正常進行」?臺灣是否可向WTO提告?要知道,鳳梨、釋迦和蓮霧進口零關稅,石斑魚列入ECFA早收清單中,都是大陸對臺的讓利,本身就不是正規貿易行爲,蔡總統對大陸的指控、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宣稱要到WTO告狀都不符合國際規範。

2010年兩岸協商時,臺方希望大陸讓利,當時農民團體鑑於大陸消費力急速增長,市場需求與價格雙漲,臺灣農產品,尤其水果品質雖好,但售價高,加上保鮮運輸成本,往往只能外銷日本,無不希望大陸擴大采購;漁業團體更大力遊說大陸開放活體石斑魚進口。最後大陸通通埋單,臺灣農漁產品外銷大陸快速成長。

第三個層次是兩岸關係的思考,蔡總統再扮「辣臺妹」適合嗎?從兩個層面探究,第一,美中關係正處於高度不確定狀態,兩國關係自2018年以來不斷惡化,「反中」已成爲美國兩黨共識,美國國會不斷提出友臺法案,社會民情與輿論都傾向支持臺灣,但拜登政府愈來愈趨向建立與中國關係的「護欄」,包括積極安排中的「拜習對話」,兩國高層已建立順暢的溝通關係。此時此刻,臺灣應該靜觀其變,而不是搧風點火。

大陸應主動溝通解決

中美關係看起來非常惡劣,但我們不能簡單判斷中美關係將走向決裂。回顧美國與中國關係史,有兩個明顯特色,其一,始終在友善與厭惡中擺盪,每幾十年會有一次典範轉移。其二,友善與厭惡並非絕對,換言之,在友善的氛圍中會有一股厭惡的力量存在,並相互競爭,一旦政治與社會氛圍轉趨惡劣,就會出現友善的力量來牽制。卡特政府和中國建交,國會制定《臺灣關係法》作爲制衡,拜登政府將美中關係定位爲「競爭、合作、衝突」,引起商業與金融界不安,拜登政府慢慢放棄了衝突的定位,其來有自。

第二是兩岸關係的層面,蔡英文重新扮演「辣臺妹」可能有策略上的需要,年底九合一選舉將屆,民進黨政府聲望卻在崩跌中,可能需要對大陸強硬,但這是以臺灣整體風險爲代價。對石斑魚業者,甚至對種植鳳梨、釋迦和蓮霧的農民而言,就事論事解決禁藥和病蟲害問題,還會有恢復出口賺大錢的機會,政治操作只會距離大陸市場更遠,對臺灣農業不利。

另一方面,大陸並未改變和平統一方針,隨着大陸實力提升,中美在東亞的權力格局也會隨之調整,擺平美國兩岸統一就如探囊取物,大陸對臺政策與工作應有靈活操作的更大空間。大陸涉臺學界既然普遍認爲「國民黨不足恃」,那麼就應致力與民進黨發展關係,若「民進黨不足信」,就應該自己和臺灣社會溝通,從這個角度,涉臺機構應積極有爲,主動解決兩岸民間交流障礙,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相互瞭解,而不是放着擺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