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拒當國產疫苗白老鼠

社論

英文總統本土疫情爆發後第一時間,明示將在7月底開打國產疫苗,疫苗研發公司股價應聲飆漲數天,引發外界質疑與關注。疫苗公司股價飆漲是否有弊,還需要事證才能論斷,但身爲國家元首,明示7月開打國產疫苗,確實失之草率

未經過三期試驗即施壓上市

首先,要完全戰勝新冠疫情,的確要靠施打疫苗來製造免疫效果才行。但所有藥品開發,都必須在安全性有效性獲得相當的保證,才能通過審覈上市。因此,國際間藥品上市,都要經過三個臨牀試驗階段:第一階段測試藥品施用於人體內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確定該藥是否有重大安全問題,通常只需要少數的健康受試者。第二階段測試藥品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來確認最佳的施打模式,這個階段就需要較多的試驗者,可能是幾百人到上千人。第三階段測試藥品的療效和安全性,確認有無副作用及其原因;其受測人數會遠高於第二階段,如美國幾款通過的疫苗都達到數萬人之多,通常也要包括許多外國人士。

這些程序經常耗時多年,因此在公共健康遭遇危機的緊急時刻,美國法規另外提供了「緊急使用授權」(EUA)的機制,讓沒有適當藥品或替代品的情況下,可在「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通過利弊衡量下批准新藥上市。目前美國幾款通過上市的疫苗,都是運用這個法規才能迅速上市,但都已通過三期臨牀試驗,證明是有效且安全的。

但是,蔡總統明確指出7月底可打國產疫苗,就讓人難以理解。目前正在研發中的兩種國產疫苗,僅僅完成二期試驗,正進行資料整理和送件審查,可以說只是接近二期結束,依全球通例還必須有三期試驗來了解其效力和安全性,完成後審查通過纔可以上市。即使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同意,可依循美國FDA指引,自創「擴大二期試驗」來取代三期試驗,但也仍有待衛福部的疫苗專家會議審覈,才能決定是否同意其上市使用;總統卻明示7月底開打,形同「施壓」衛福部讓國產疫苗「如期」上市,是以總統權要求專業放行。衛福部請來的審查專家,都是醫衛機構重要領導人,需爲機構爭取預算和研究計劃,誰膽敢不遵旨行事?這是何等沉重的「施壓」?

其實,不過就在去年底,由國家衛生研究院和《聯合報》共同爲疫苗國家政策舉辦的專家研討會中,高醫中和附院院長飲文就曾指出,因國內疫情較緩、病例不足,爲符合三期試驗,國內疫苗廠商準備到新南向國家合作試驗,在場有衛福部疾管署長和國衛院長等國家醫衛政策專家,無人對此作法有何異見;但是到了今春,就出現這種「擴大二期試驗」取代三期試驗、我國獨有的放鬆模式,連巴西這個發展程度低於我國的國家,也只是修改法規,允許在其境外通過三期試驗的疫苗,可以不在該國進行三期試驗即可使用,來擴大其進口來源;而發展程度更低的印度,自行開發的疫苗也被要求必須經過三期試驗。

意識形態置於人民生命之上

但我國在獨樹一幟、從寬解釋美國食藥局對疫苗效力推估的指引下,還刻意不提食藥署先前只准備量產100萬劑,只供高風險的國人來緊急施打的規畫,看來馬上就要大量施打,依媒體報導將生產1000萬劑,似乎有意將國人當白老鼠進行大規模試驗,甚至有可能以此「試驗」充當第三期試驗,來爭取國際商機若真有這種心態,等於爲廠商利益一再提高國人風險,放棄爲國人健康把關職責,將愧對國人。這種做法,包括醫界大老謝炎堯教授、前衛生署涂醒哲都曾在媒體表態反對,目前的臺大臨牀主任陳建煒教授也提醒,雖然樂見發展國產疫苗,但仍必須按部就班不可草率行事,以免未來也影響了進軍國際市場和參加泡泡旅遊的機會。

論者又可爲總統辯解,說由國外取得疫苗如此困難,即便對行政部門「暗示」,也是爲國人健康着想──生死交關之際,稍微權變、放寬規範解釋來解救蒼生,有何不可?的確,若目前已窮盡所有途徑,還是無法由境外取得足夠疫苗,逕自「法外開恩」是可以諒解的。但明明對岸就有被世衛核可的疫苗,也願意提供國人使用,但政府卻視爲無物堅持不用。將政黨意識形態置於人民生命價值之上,這纔是最令人心寒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