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利劍點到爲止 應恢復兩岸連結
中國時報社論
中共解放軍「聯合利劍-2024B」演習在短短一天內結束,陸方此次演練科目不包括實彈射擊、也沒有將金門海域畫定爲演習區,更多着墨於「對內文宣」與「對臺文攻」,最大程度確保了臺海航行自由與兩岸人員往來。整體上賴政府應處也算剋制,國安高層召開應變會議、國軍及時釋出影片安定人心,兩岸關係經歷一場風雨,但有望迴歸風平浪靜。
各自節制 和統政策不變
比較近年來幾場大型軍演,這一次的「聯合利劍-2024B」可以用「點」字來概括,具體而言有三層涵義:其一是「點穴」,共軍此次演習科目包括「要港要域封控」,雖然沒有實質封控,但戳中了臺灣禁不起戰爭或封鎖的死穴;其二是「點醒」,大陸此次對臺輿論戰規模遠超過軍事,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試圖讓臺灣民衆認識到賴清德高喊中華民國背後仍然是「兩國論」;其三是「點到爲止」,大陸軍演保持相對剋制並通報美方,既是避免在美國大選前夕觸發「十月驚奇」,也是宣示和平統一路線不變,武力只是備而不用的最後選項。
對於大陸軍演等措施,總統府、外交部和陸委會都不約而同指責北京誤讀了賴清德國慶演說的善意,而北京則連篇累牘發出官媒評論和學者觀點,強調賴清德臺獨本質不改、論述更具有欺騙性。民共雙方毫無互信、雞同鴨講,的確是事實;但這背後,雙方各自有所節制,都不要「把路走絕」,也是事實。
賴清德總統的國慶演說,雖然仍依民進黨《臺灣前途決議文》固守兩國論立場,但對大陸或兩岸關係的態度,較520就職演說的確有所回撤。例如,520就職演說着墨於批判「中國威脅滲透」,賴政府上任後國安團隊也頻頻放話,認爲兩岸文化、宗教、基層交流對臺灣造成國安威脅,縱容側翼用「第五縱隊」污名化兩岸交流。但在國慶演說中,賴總統並未加碼渲染兩岸交流的風險,重申「我們希望兩岸對等尊嚴,健康有序對話交流的承諾不變」,並表示兩岸可在防疫、氣候等議題展開合作。
同樣地,大陸國臺辦在書面迴應國慶演說時,雖然洋洋灑灑逐條批駁有關中華民國、互不隸屬等論述,但文稿最後還是回到「積極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的基本立場。可見,現階段大陸在反獨促統的大原則之下,具體對臺政策還是以促進兩岸民間交流與融合爲主軸。因此,如果敏銳捕捉兩岸官式表態背後訊息,其實還是能看到雙方難得的交集與迴旋空間。
表達善意 賴需再跨大步
簡言之,大陸對臺仍以「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爲戰略,同時從賴總統在軍演當天召集國安會議的成員來看,幾乎清一色是民進黨體系出身,說明我方以「政治風險控管」作爲因應,也沒有上升到軍事層面。既然如此,緩和兩岸緊張、改善兩岸關係,還是要回到政治層面加以解決。520就職演說前,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主動釋出善意,將九二共識內涵擴展爲兩岸同屬一個民族,但賴總統顯然沒有領情,高喊中華民國本身並無惡意,論述中華民國與大陸之間的關係、兩岸關係應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處理,纔是真正的善意。
賴總統既然願意從「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跨出邁向中華民國主體性論述的第一步,就應該勇敢跨出第二步,選擇適當場合,向大陸及國際社會明確表達:第一,依《中華民國憲法》、《憲法增修條文》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承認「中華民國固有領土涵蓋大陸」的兩岸關係性質,迴應國際智庫建議與期待;第二,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臺灣」修正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無權代表臺灣人民」,迴歸「治權互不隸屬」的兩岸分治現狀;第三,正視中華文化是臺灣多元社會文化主體的事實,呼籲兩岸在中華文化的最大公約數之下交流合作。
賴總統的國慶演說的確回顧了中華民國與大陸的歷史,但回顧歷史是要用來連結兩岸、而非切割兩岸。大陸軍演點到爲止,是爲了維持兩岸民間連結,賴政府也應繼續鞏固中華民國主體性論述,並以此爲基礎進一步闡述兩岸連結,無論是憲法一中、中華民族還是中華文化,都是我方可以表達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