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臺灣不能成爲東亞火藥庫
中國時報社論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日前強調,由於中國威脅升高,美國將依據《臺灣關係法》提供臺灣自我防衛能力;與此同時,頻頻傳出擴大美軍駐臺人數、臺美軍事交流提升到營級規模、美軍在東亞地區的儲備彈藥改存放臺灣等訊息。在拜登政府主導下,「純軍事」成爲當前美臺關係主軸,民進黨政府一味附和美國,高喊備戰,殊不知隨着美中關係惡化,兩岸敵意升高,臺灣軍火庫與「東亞火藥庫」只有一線之隔,卻是和平與戰爭的分界。
對陸軍事威懾效果有限
奧斯汀向國防部人員發出的備忘錄中指出,因應中國「步步進逼的挑戰」仍是美軍的優先任務,中國企圖形塑符合威權主義偏好的國際規則是「世代的挑戰」。他在提及強化印太地區威懾態勢時,首先具體點名臺灣,除了彰顯美國對臺灣的安全承諾,真正的意涵在於美國將變本加厲操作檯灣牌。
受到美國擴大雙邊軍事合作的鼓舞,加上「抗中保臺」思維,蔡政府相信美國的保護傘可確保臺灣安全無虞,對於任何美方建議都抱持高度歡迎、配合的態度,雖然國防部長邱國正面對國民黨立委江啓臣質詢表示,關於美軍彈藥儲存在臺灣一事仍在討論中,但民進黨政府向美國說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否則就自陷「疑美論」。
在華府反中氣燄高張之際,《紐約時報》、《外交政策》、《國家利益》等美國主流媒體及專業刊物最近紛紛爲文,向美國民衆分析美中因臺灣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並警示與中國戰爭不會是個輕而易舉之事,遠非美國在伊拉克與阿富汗遭受的挫敗所能比擬。連世界最大強權的美國都有此危機意識,民進黨政府與國防部更有責任說清楚、講明白,臺海戰爭的風險與潛在損害,而非因美方安全承諾而沾沾自喜。
美臺合作抗中的基本思維就是威懾中共不敢對臺用武,有效威懾基本要件爲能量、可信度及溝通,但引起熱烈討論的美軍擬將在東亞的儲備彈藥改放臺灣、打造臺灣爲軍火庫,提升美臺軍事交流層級,以及擴大美軍駐臺人員等都是局部性、小規模行動,不足以改變兩岸軍力均勢,更難以達成威懾效果。
記取俄烏戰爭教訓,美國加強臺灣軍備,超前部署臺灣爲軍火庫自去年就開始討論,但最根本的問題是美國軍火工業生產力無法滿足需求,到去年底延宕臺灣的軍售已高達190億美元,臺灣不對稱作戰迫切需要的刺針攜帶式防空飛彈、標槍反裝甲飛彈、MQ-9B死神無人機、海馬斯高性能多管火箭都不能確定可如期運交。
蔡政府選擇最危險的路
現在研議拿美軍在日本、韓國與菲律賓的庫存武器填補,除了可能削弱當地美軍戰備能量,予人挖東牆、補西牆之感外,武器彈藥的種類數量、如何運送到臺灣、分散儲存的地點與設施,以及如何有效保護,避免成爲攻擊目標,又衍伸出更復雜、敏感的問題。
當前臺海真正危機在於各方已失去戰略互信,在戰略競爭架構下,美國不再提兩岸和平解決彼此分歧,代之以軍事威懾,中方認爲美國掏空一中政策,轉而加大對臺灣的軍事脅迫,同時提升軍力防止美軍介入,美方又解讀成中共將以武統取代和統,必須提高臺灣自衛能力,美中對抗已陷入不斷升高的惡性螺旋中。
中國氣球飄浮到美國遭到擊落,俄國入侵烏克蘭週年引發新一輪的美中對抗,美國立即高調宣佈對臺軍售案及擴大與臺灣軍事合作,以臺灣牽制中國的策略至爲明顯。美國目前遊走中國的一中紅線邊緣,並未採取等同承認臺灣爲國家的行動,如界定臺灣爲全面安全盟邦,派遣軍隊駐紮協防颱灣,或邀請臺灣參與軍事演習,但臺海安全形勢更形脆弱卻是不爭的事實。
巴爾幹半島由於種族、宗教、地緣政治等因素經常發生衝突,被稱爲「歐洲火藥庫」,《經濟學人》雜誌稱臺灣爲地球最危險地區,要避免成爲東亞火藥庫,免於戰爭威脅應是執政者首要責任,但民進黨政府顯然更熱衷於備戰,打造臺灣爲軍火庫,爲臺灣人民選擇了一條最愚蠢、最危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