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文榮/百貨公司賣早餐?一切爲了2千億!

臺灣每年早餐市場商機高達2千億元,就連百貨公司都來搶食這塊大餅。(圖/記者張芯慈攝)

文/鍾文榮

百貨公司賣早餐?耶~外食族多了一個選擇了!

但我第一個直覺,想到的卻是百貨公司搶食早餐市場,一定是營業遇到瓶頸,否則,「貴婦」怎會早起下廚做羹湯?要知道,百貨公司所在地段無不寸土寸金,「坪效」就是錢,除了進駐設櫃業者會計算,百貨公司也會計較,就算設櫃業者可以賺錢,但百貨公司業者算的是「機會成本」,說白話點,就是「不僅要賺多、還要賺很多」。

若以「機會成本」論,百貨公司這等「貴婦」跳下來賣早餐,就好比開着豪華跑車路邊攤。但爲何會出現這等選擇?唯一的解釋,就是現階段考慮的重點已不再是「機會成本」,而是「機會成本」已經低到不得不考慮資源的「閒置成本」。

舉例來說,我們家前面本來有家珠寶店,突然有天珠寶店的騎樓開始分租給賣廉價成衣的路邊攤,顯然老闆考量的是:靠賣珠寶維生不易,處分一些閒置資源(騎樓)來補貼,無魚蝦嘛好!所以,當市場開始反轉,閒置資源突然轉變成爲「機會成本」,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根據調查,臺北民衆每天早餐支出約50元,約佔一日平均所得2,265元的2.22%。(Photo by 傑黃/Flicker)

那你知道,臺灣的早餐市場規模到底有多大嗎?據說,有2,000億的市場規模。事實上這個市場,本來是傳統早餐店的既有市場,後來,便利商店西式連鎖速食店也跟着進軍想分一杯羹價格甚至趨近傳統早餐店。那麼對消費者來說,差個幾塊錢,究竟要選擇傳統早餐店、便利商店,還是西式連鎖速食店呢?於是,當市場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開始多元之後,更小的市場區隔就會跳出來彼此競爭

如果拿一年2,000億元的早餐市場,和一年3,000億元的百貨市場相比,哪個市場比較迷人呢?即便就產值而言百貨公司當然比較大,但問題在於,百貨大亨就那幾家,相形之下成爲早餐店達人的機會似乎更高。何況,百貨公司的產值2004年才突破2,000億元,然傳統早餐隨着物價波動不斷調漲,現在一份早餐想用50元打發的機會恐怕已不多見,也因此早餐市場的產值有望持續攀升。

那麼,百貨公司開始搶奪早餐市場,是因爲營業額真的出現瓶頸了嗎?查了一下經濟部統計處的資料發現,2016年百貨公司全年營業額達3,331億元的歷史高點,可年成長率卻僅有4.47%,若把物價成長因素去除,實質成長率只有3%。尤其低成長率並非2016年纔有,未來恐怕成爲常態

或許你會問:「可是每次週年慶,百貨公司不都盛況空前嗎?」其實那些排隊人潮僅是種假象,因爲一年就只有這麼一次業績高點,剩下的月份,都只能期待下一次週年慶的到來。這就是爲何週年慶從每年只有一檔,變成兩檔、3檔,而每個月百貨公司的企畫人員都得想方設法辦活動吸引消費者。沒有營業額,其它都是假的!

▲一例一休上路後,百貨公司的業績一片慘綠,僅靠每檔週年慶已難撐起一年的營運。(圖/記者蔡惠如攝)

若用知名管理學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s)的五力分析模型(Five Forces Model)檢視,百貨公司既有的產業內競爭,除了這幾年各家新設的分點外,已極少有新進業者加入,顯示這個產業已達飽和,還有高度的產業內競爭。對供應煉而言,百貨公司因供給彈性問題高,所以除了高價奢侈品外,對消費者的議價能力因市場愈趨多元早已下降,不然就不會經常舉辦促銷了。另對百貨公司來說,還有一個新加入的競爭者,那就是來勢洶洶的Outlet Mall,它可是搶食了部份精品市場,一旁還有網購業者(含跨境店商)也持續覬覦。

總括來看,即使不看潛在競爭者,百貨公司面對競爭者的分食若想大幅提高營業額恐怕難度很高。據說,百貨公司提早營業兩個小時,餐飲業績可以比過去提高3成,雖然對總體營業額的挹注有限,不過,無魚蝦亦好,加減賺吧!

好文推薦

鍾文榮/臺灣疲勞駕駛肇事率僅0.4%?

鍾文榮/從拜拜看一年經濟景氣

鍾文榮/天上諸仙神佛,嗶經濟來也!

鍾文榮/假良心真省錢?誠實商店賣的是人性

鍾文榮/癮君子,請用更高的價格來買抽菸的人權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鍾文榮,科普經濟學作家及資深產業分析師。經常四處臥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經濟分析轉成民衆能懂的文章,以上言論不代表公司立場。雲論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