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手機禁入校園”成爲各界熱議的話題

教育部最近下發通知,明確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中小學生手機禁入校園”成爲各界熱議話題,許多老師家長表示支持,一些學生可能心裡嘀咕不滿。

隨着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學生能不能配手機早已不是問題,問題是該不該帶手機入校,這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問題。歐美髮達國家的情況如何?筆者特意請教了在歐美國家帶娃上學的幾位同事,發現情況各異。

一位娃在英國倫敦上五年級的同事說,學校規定不讓帶手機進入學校。自六年級開始,如果家長不接送,學生一個人上學,則允許在路上帶手機,到了學校之後要把手機交給老師保管,不準帶入教室放學之後老師則會把手機還給學生。很明顯,這是爲了出於安全考慮保證孩子與家長溝通。

另一位旅歐同事介紹,他孩子所在的公立學校至今沒有禁止手機進校園。因爲校方認爲,手機和互聯網是當今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爲中小學生做好“進入世界”的準備正是學校職責所在。這種準備,理應包括培養孩子合理安排時間、適度使用電子設備自控力

總之,歐洲各國的學校情況各異。有的學校只禁止學生上課期間用手機,不過問課間午餐時間;還有些學校每週選一天全面禁止在校園裡使用手機。當然,也有學校對學生使用手機沒有任何規定。

美國那邊則更寬鬆。據一位在美國紐約帶娃上高中的同事介紹,美國中小學也沒有限制學生帶手機的規定。美國治安不好,從安全上考慮家長都讓學生帶手機。但與此同時,有些學生因此而沉溺於手機遊戲,有的甚至最終退學。

儘管如此,美國學校也沒有發佈手機禁令。美國一些學校的一些科目已經沒有實體書,許多老師都是通過自己偏愛的不同網絡平臺輔助教學,如發佈視頻教程佈置作業、批改作業、打分、溝通反饋等,學生離開了網絡已經無法完成學習。

政府層面看,美國、德國等許多歐美國家聯邦制,教育管理權限在各州,連學校假期安排也是各州決定,因而聯邦政府無權從全國層面實施手機禁令。英國政府早有意支持學校實行手機禁令。多名教育部高官近年都曾公開表態,希望能統一規定禁止學生在校期間用手機。一些議員甚至表示,校長和老師“應該每天站在學校門口沒收手機”。

目前,英國政府對中小學生手機的使用尚無明確規定,公立、私立中小學校均可根據各自情況靈活制定規則,管理手機在校園的使用。英國教育部稱,英格蘭95%的學校已用某種方式控制手機的使用,而“控制”的度由學校自行把握。

與手機相關的是家長與老師溝通的問題。國內通過“家長羣”佈置作業、發佈通知、通報學生情況很普遍,有的到了太過頻繁“惹民怨”的地步。相對應的是,旅居歐美的同事則抱怨跟老師溝通的渠道和機會太少,“遠沒有中國密切”,因而不能充分掌握學生在校學習情況。

英國公立學校的老師不會通過任何社交媒體與家長溝通,唯一溝通渠道是郵件,而且還不是老師個人郵件,只能通過學校官方郵箱溝通。同事說,最近封城期間學生在家上網課,老師一個星期會打個電話問一下。

在美國公立中學每學期學校會組織一次家長會,老師家長一對一,私密性很強,但只有兩分鐘,沒法深入交流,只能簡單瞭解情況。同事說,家長沒法直接瞭解一手情況,想要管但很難管。家長沒法直接跟老師聯繫,若要全方面瞭解學生的情況,只能單獨約見老師,但還要看老師有沒有時間。美國人把學習中的孩子當做成人,不願意讓家長越俎代庖,一旦家長過分介入學生學習,學校反而站在學生一邊,會找家長談話予以勸誡。

很多新技術只是工具,沒有好壞之分,關鍵看人們如何用這個工具。歐美國家的家長對學校是否該禁手機、網絡態度各異。支持者擔心手機網絡助長攀比心態,沉溺於網絡和遊戲耽誤學習;反對者認爲手機可以方便溝通有利於安全,電子設備也可以是很好的教學工具。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時間內,手機該不該進校園的爭論還會繼續下去。

應當看到,教育從來都是學校和家庭雙方協同合作的成果。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更好地利用網絡技術提高學習效率,是家校雙方須各司其責、共同面對的一項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