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信旅遊股價被指跌不休 3個月市值蒸發48.59億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在《關於進一步加強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暫不恢復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出入境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業務。這無疑給衆多旅遊平臺潑下一盆"涼水",作爲中國最大出境旅遊批發商之一的衆信旅遊更是首當其衝。
今年以來,衆信旅遊搭上中國中免、王府井兩傢俱有免稅牌照的零售巨頭佈局免稅業務,又引入阿里作爲戰略投資者"補血"進行轉型自救。然而,二級市場上似乎並不買單,衆信旅遊的股價依舊跌跌不休。
前三季度預虧達3.3億元官網顯示,衆信旅遊主要從事旅遊批發、旅遊零售、整合營銷、旅遊目的地運營、旅遊產業鏈服務等業務,目的地覆蓋歐洲、大洋洲、非洲、中東、美洲、亞洲、南北極等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在歐洲、大洋洲、非洲、美洲等長線出國遊及亞洲短線周邊游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出境遊業務是衆信旅遊的主要支柱
財報顯示,衆信旅遊2019年總營收爲126.77億元人民幣,其中出境遊批發和零售業務收入佔比近九成。
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衆信旅遊的出境遊業務引擎面臨“熄火"。據已披露的二季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衆信旅遊的實現營業收入12.41億元,同比下降78.4%;歸母淨利潤虧損1.76億元,同比下降260.12%,這也是公司自2014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
從產品分類來看,佔營收73.69%的出境遊批發業務僅實現營收8.97億元,同比下降78.81%;佔營收14.27%的出境遊零售業務實現1.74億元,同比下降81.53%,也是衆信旅遊所有產品項目中下滑幅度最大的一項。此外,佔營收5.07%的國內遊及單項產品實現營收6167萬元,同比下降61.88%。
雖然國內遊已於第三季度放開,衆信旅遊的虧損仍在持續擴大。據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衆信旅遊預計今年1月至9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2.8億元至3.3億元之間,同比下降344.16%至387.76%,其中第三季度虧損1.04億元至1.54億元,較上年同期由盈轉虧。
衆信旅遊方面表示,據文化和旅遊部的通知及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的統一部署,公司國內旅遊團組於1月24日起停止發團,公司出境旅遊團組於1月27日起停止發團。截至目前,公司出境遊業務仍未恢復。不過,伴隨7月份國內組團業務的放開,公司國內遊業務有所復甦,第三季度國內遊等業務規模突破1億元。
景鑑智庫創始人周鳴歧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根據全球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狀況,中國何時能恢復出境遊暫未可知,這也意味着主營業務爲出境遊的衆信旅遊將面臨更持久的經營危機。從財務方面看,前三季度預虧達3.3億元的"窟窿"很難在短期內補得上,後期的資金壓力或將繼續增加。
牽手免稅巨頭能拯救業績嗎?
爲拯救業績,衆信旅遊瞄上了免稅零售這塊蛋糕。10月15日,衆信旅遊發佈公告稱,公司將與王府井免稅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市內免稅店領域及海南自由貿易港聯合開展"旅遊+購物"業務。
具體來看,衆信旅遊表示將憑藉自身流量、旅行社門店渠道優勢,與王府井免稅共同探討離境、入境、離島、市內免稅店等免稅零售業務合作的可能性;在免稅店運營方面,雙方擬在深入合作後進一步以股權合作方式共同開設免稅店,從銷售端、產品供應端等方向入手,實現免稅店採購、運營及銷售的全產業鏈合作;此外,雙方將通過疊加會員優惠、共享會員渠道等形式實現會員資源共享,爲免稅店運營提供數據支持,並計劃以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技術作爲基礎,探討智能化免稅品供應鏈管理。
公開報道顯示,王府井免稅是王府井集團於2020年6月獲得從事免稅品經營資質後,全資設立的從事免稅品經營的專業公司。據瞭解,今年9月25日,王府井免稅店經營公司正式掛牌運營。同時,王府井集團還計劃在北京環球度假區打造免稅、奧萊、購物中心一體化的商業綜合體,並將拓展在國家已允許開設市內免稅店的城市,如西安、成都等開設市內免稅店。
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衆信旅遊就宣佈與中國中免集團通過聯合投資免稅店、旅遊購物零售門店等方式深度合作。另外,國慶前夕,衆信旅遊還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向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轉讓約佔公司總股本5%的股權,股份轉讓價款爲3.85億元,阿里將成爲衆信旅遊第三大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公告發布後不久,阿里就於10月5日宣佈投資全球免稅巨頭瑞士Dufry,兩家公司還將在中國組建合資公司發展免稅消費業務。
周鳴歧指出,衆信旅遊雖然同中國中免和王府井免稅已達成戰略合作,但具體收益成效很難估量。雙方合作的基礎在於資源互換,中國中免及王府井主要是提供免稅牌照支持,而衆信旅遊則需要提供自己多年積累的會員體系實現流量變現。"但流量具體如何變現,以及離境、入境、離島、市內免稅零售業務合作何時開啓都暫不明朗。總之,衆信旅遊的免稅合作還處在紙面上的構想階段。"
截至10月23日收盤,衆信旅遊每股報價6.58元,下跌3.52%,總市值59.9億元。較7月10日每股報價11.92元,僅三個多月,股價共跌去44.8%,市值蒸發48.59億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