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無力眼瞼下垂,中醫如何治療?
眼瞼下垂(blepharoptosis) ,又稱上瞼下垂,系由於提上瞼肌,Miller肌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致使一側或雙側的上瞼明顯低於正常位置。性。中醫學博大精深,在《黃帝內經》中便有了關於眼瞼下垂症狀的記載,而在公元六世紀的隋代,中醫典籍中便出現了關於眼瞼下垂的證候名“睢目候”。時至今日對於眼瞼下垂病因、病機、症狀、治法、方藥,中醫已形成了全面而獨到的認識。
在現代醫學中,眼瞼下垂既是一個獨立的病名,同時也是許多其他系統疾病的伴隨症狀。不同病因造成的眼瞼下垂,其主要症狀和伴隨症狀有所差別。歷代醫家通過臨牀觀察和經驗積累,逐漸能夠從多角度,全面的對眼瞼下垂的症狀進行描述,爲臨牀診斷和辨證、分型論治提供了指導。
一、筋熱馳緩,目綱失司
《素問痿論》 中有“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的論述,“筋”是約束骨節,維持機體正常形態和運動功能的解剖結構。《 黃帝內經》中記載了眼部周圍複雜的經筋循行,及眼的各種運動與經筋的密切聯繫。而《靈樞:經筋》中記載:“足陽明之....上合於太陽爲目上網,陽明則爲目下網....急者目不合,熱則筋馳縱,目不開”,更是直接點明瞭眼瞼的正常開合與足陽明和足太陽兩條經筋有關,經筋的病變會導致該功能的障礙。其病因爲經筋受熱;具體病機爲“筋馳縱”導致的“目綱”失司,從而造成了“目不開”_即眼瞼 上提功能的障礙。對於眼瞼下垂的治療,依其病機,當不離清其“熱”,收其“縱”,和其營衛,通其經絡,行其血脈。
二、脾胃氣虛,昇陽無力
《靈樞大惑論》記載:“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爲之精,肌肉之精則爲約束”。對於原文中提到的“約束”結構,眼胞也,能開能 合,爲肌肉之精,主於脾也”。而“肌肉”功能的正常則取決於脾,脾的功能可以間接影響到眼瞼的開合。“脾胃既爲陰火所乘,谷氣閉塞而下流,即清氣不升,九竅爲之不利”。明確提出“脾升清陽”的功能障礙是“目竅之不利”的直接原因。以升舉陽氣爲側重點的治療,適用於“因乳食失節,或過服寒涼之藥,使陽氣下陷不能升舉”導致的“目不開”;而對於“胃氣虧損,眼睫無力而不能開者”則應在昇陽的基礎上再加上補脾之藥。
三、氣血虧虛,風邪客瞼
中國傳統醫學歷來關注眼與氣血的關係,《靈樞.臟腑邪氣病形》 便已經記載:“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爲睛”;而《素問五臟生成》也記載:“諸脈者,皆屬於目”,說明眼是一個血脈充盈的器官,而其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則與氣血的盛衰密切相關。若血氣虛,則膚腠開而受風,風客於瞼膚之間,所以其皮緩縱,垂覆於目,則不能開”。說明血氣虧虛,外因爲風邪乘虛而入。中醫組方應遵循培補氣血配合祛風清熱的方式進行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