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綠金委主任馬駿:轉型金融是下階段重點工作,多邊共同分類目錄幫助發展中國家降低綠色融資成本|1.5°C Talk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盧陶然 實習生馬榕麟 巴庫、北京報道
11月14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期間,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IPSF分類目錄工作組共同主席馬駿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
“轉型金融是下一階段的重點,既是中國的重點,也是很多發展中國家的重點。做轉型的標準,需要對轉型的披露要求做更加具體的設定,輔導企業做轉型規劃,爲企業提供便宜可用的碳賬戶服務等。”馬駿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同時,由中國、歐盟和新加坡共同編制的IPSF《多邊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多邊共同分類目錄,M-CGT)在COP29期間正式發佈。M-CGT被認爲是國際綠色金融市場發展的里程碑事件。
馬駿表示,M-CGT前身是《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CGT),在加入新加坡的標準後,能夠進一步促進各國之間的綠色標準一致化、趨同化和兼容性,也有助於跨境綠色資本的流動,尤其是幫助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市場融資時降低成本。
他同時強調,我國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綠色信貸市場和綠色債券市場,下一步如何支持鋼鐵、水泥、煤電等行業進行轉型和減碳是重要挑戰。
M-CGT幫助發展中國家降低綠色融資成本
《21世紀》:今年是你第幾次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此行的目的是什麼?
馬駿:我曾參與過7、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此行主要關注與綠色金融、可持續金融相關的議題。兩年前中國與歐盟形成了《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打通了中國與歐盟的標準,旨在爲中國在境外發行的綠色債券貼標。
這項目錄已進入到第二階段,從雙邊的中歐共同分類目錄,加入了新加坡的標準。今日,由中歐新共同編制的《多邊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M-CGT)正式發佈,這是國際綠色金融市場發展的里程碑事件。M-CGT能夠進一步促進各國之間的綠色標準一致化、趨同化和兼容性,也有助於跨境綠色資本的流動,尤其是幫助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市場融資時降低成本。
除了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我們還對混合融資進行了討論。例如,在“一帶一路”投資方面,哈薩克斯坦用混合融資的方式降低發展中國家在光伏、風電項目上綠色融資的成本。
此外,還討論了能力建設相關的議題。去年,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發起了面向全球的可持續投資能力建設聯盟(CASI),從今年年初到現在已培訓了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約5000名綠色金融專家。未來,我們要在2030年前培訓10萬個綠色金融方面的人才。
支持高碳行業轉型降碳
《21世紀》:對於中國的綠色金融和可持續發展,你有哪些期望?
馬駿:早在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共七部委印發《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到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綠色信貸市場和綠色債券市場,有許多發展中國家希望借鑑中國經驗。但下一步我們面臨着很大的挑戰——如何進行轉型?
傳統的綠色金融主要集中在“純綠”行業,例如光伏、風電、生物質、電動車和電池等行業。未來,我們要支持鋼鐵、水泥、煤電、有色、航空和航運等高碳行業降碳。這方面融資需求的潛力可能會大於“純綠”金融,還有許多瓶頸需要被打破。轉型金融是下一階段的重點,既是中國的重點,也是很多發展中國家的重點。做轉型的標準,需要對轉型的披露要求做更加具體的設定,輔導企業做轉型規劃,爲企業提供便宜可用的碳賬戶服務等。
《21世紀》:對於COP29,你有哪些期待?
馬駿:綠色金融、可持續金融領域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當前金融業面臨着諸多壓力,但綠色金融將是長期、可持續且快速發展的板塊,希望更多從業者參加到綠色、可持續金融的領域中。
「1.5℃ Talk」專欄介紹:21世紀經濟報道聯合綠色金融60人論壇(GF60)在COP29上發起「1.5℃ Talk」專欄,通過專訪與對話爲行業及公衆提供關於《巴黎協定》十週年和1.5℃目標挑戰的深入見解,助力提升氣候雄心,推動行動落地。
《巴黎協定》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里程碑,其核心目標是控制全球溫升2℃以內,力爭1.5℃。去年在阿聯酋迪拜召開的COP28是《巴黎協定》生效後的首次全球盤點,全面“考覈”了全球落實《巴黎協定》的進展與差距。盤點結果表明,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到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韌性,再到爲脆弱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所有氣候行動領域的進展都過於緩慢。隨着《巴黎協定》簽署即將進入第十年,國際社會期待各方進一步加大行動力度,實施更嚴格的減排措施和可持續發展方案,力爭實現控制溫升1.5℃的目標。